非遗课堂牵古今,少年巧手传文脉——佛山大学“法润凤城”实践队在春光小学开展非遗课堂

发布时间:2025-07-26 22:5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许杨钒   阅读 9.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入贯彻国家“十四五”规划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佛山大学法学院“法润凤城”实践队走进潮州市湘桥区春光小学,开展“非遗薪火传,少年筑根魂”非遗主题义教活动。实践队以潮州铁枝木偶戏、英歌舞、青狮等地方非遗为纽带,将鲜活的传统文化资源注入乡村校园,激发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以实际行动助力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为“百千万工程”中的文化建设注入青春活力。

潮剧的婉转还在耳畔,英歌的鼓点已踏响童年——这个夏天,佛山大学法学院“法润凤城”实践队带着潮汕大地的“非遗宝藏”,走进潮州市湘桥区春光小学,让铁枝木偶的巧、英歌舞的劲、青狮的灵、皮影戏的妙,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潮州铁枝木偶戏:指尖上的千年传奇

图为实践队员向学生们介绍铁枝木偶

在《潮州铁枝木偶戏》的课堂上,义教老师通过一段段精彩绝伦的表演视频,将孩子们带入了铁枝木偶戏的奇妙世界。从木偶戏的历史起源,到其独具匠心的制作工艺,再到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技巧,每一个知识点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当看到木偶在艺人的操控下,灵动地做出各种动作时,孩子们眼中满是惊叹与好奇。通过互动问答,孩子们深刻认识到铁枝木偶戏作为潮汕人民智慧结晶的独特价值,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也在心底悄然扎根。​

英歌澎湃舞韵传情:激昂鼓点中的文化传承

图为实践队员开展主题为《英歌澎湃 舞韵传情》义教课程

以潮汕英歌舞为主题的课堂,仿佛一场激情四溢的文化盛宴。激昂的英歌舞视频片段一播放,整齐划一的动作、威武雄壮的气势瞬间点燃了课堂气氛。老师详细讲解了英歌舞的历史背景,它源于民间祈福、驱邪的习俗,承载着潮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介绍艺术特点时,孩子们了解到英歌舞巧妙融合了武术、舞蹈、戏剧等多种元素,其独特的脸谱颜色、鲜明的舞蹈节奏以及特色的舞蹈乐器,无不彰显着这一非遗文化的魅力。课堂最后,关于 “如何更好地保护英歌文化” 的讨论,激发了孩子们的文化传承意识,他们纷纷建言献策,立志成为英歌文化的小小守护者。​

青狮跃潮汕少年守传承:民俗符号里的美好期许

图为实践队员开展主题为《青狮跃潮汕 少年守传承》的义教课程

聚焦潮汕传统民俗 “青狮” 文化的课堂,别开生面。老师以一个趣味十足的“文物回家”小游戏开场,成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顺势引导大家思考保护文物、保护非遗文化的重要性。随后,老师深入讲解了青狮的造型寓意,如 “驱邪纳福” 等美好愿景,结合潮汕地区节庆活动中青狮表演的热闹场景,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青狮背后深厚的民俗内涵与精神象征。通过对比不同造型的青狮图片,孩子们在互动中充分感受到青狮表演的刚劲与灵动,真切体会到非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会动的皮影戏:光影中的传统魅力

图为学生们踊跃举手上台演绎皮影戏

“看我的皮影小人会跳舞!”实践课《神奇的非遗技术——会动的皮影戏》成了欢乐的海洋。老师刚演示完皮影的制作原理,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材料包:剪轮廓、画表情、用彩笔给小人“穿”上潮剧戏服,再用塑料棒一挑——光影投射下,一个个“小皮影”活了过来!

合作演绎小故事时,有同学让皮影学青狮摆头,有同学让它模仿英歌舞的动作,传统与童趣在光影里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原来不用高科技,一张纸、几根棒就能讲故事!”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舍不得放下,指尖仿佛连接到了千百年前匠人的巧思。

传承的种子:从好奇到热爱,少年正接力

“以前只在过年时见过青狮,现在知道它为什么要摇头了!”“我想学铁枝木偶戏!”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的分享里满是对非遗的新认知。学校老师表示,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非遗,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更增强了文化自信,为他们埋下了传承的种子。

佛山大学法学院法润凤城实践队的队员们也在活动中深受触动,深刻体会到作为青年一代在非遗传承中的责任。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响应 “百千万工程” 的号召,深入挖掘更多地方非遗资源,创新义教形式,让更多青少年感受非遗的魅力,为非遗传承和乡村文化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管子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0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