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通讯员: 李帅 张晓晨 黄小董 吴隆伟)为深入贯彻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挺膺担当,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荔乡山美·六E馨火"实践团(下称实践团)于2025年7月11日至7月24日奔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山美村,开展为期14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
实践团立足广州市中新镇山美村的荔乡特色,创新构建"六E"服务体系——以电子赋能(Electronic)夯实乡村智慧根基,以敬老助老(Elderly)弘扬孝善文化,以多维宣传(Exposure)讲好振兴故事,以经济帮扶(Economy)激活内生动力,以心灵护航(Emotion)滋养乡村未来,以志愿深耕(Engagement)共筑和美家园。通过前期扎实调研与精准规划,团队将化身"星火先锋",从六个维度为山美村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实践团成员出发前合照
山美村委与实践团成员开座谈会
实践团与当地村委合影
技润乡野——电器诊疗、洁净服务,以专业之力解民生之忧
实践团深入山美村开展多维度民生服务活动。在山美村颐康服务站义务维修点,电气自动化技术、铁道供电技术等专业学生化身"电器医生",成功检修包括1987年钻石牌风扇在内的20余件老旧电器,建立"民生电器健康档案"确保使用安全;清洁分队为独居老人提供全屋深度保洁,从天花板蛛网到厨房积垢都彻底清理,李爷爷称赞"锅底刷得跟新的一样";队员们还为村民免费清洗空调滤网,讲解家电养护知识。活动累计服务村民40余户,既解决了实际生活难题,也展现了青年学子用专业技能反哺乡村的责任担当,成为"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
登记需求解民忧——实践团细致记录电器维修信息
巧手维修传真情——实践团现场修复故障电器
洁净家园送温暖——实践团为行动不便村民打扫卫生
清凉一夏护健康——实践团上门清洗村民家中空调
躬耕悟本——晒谷除草、鱼塘欢歌,在泥土中读懂乡村振兴
实践团成员深入体验晒谷、除草、抓鱼等农事劳作。烈日下翻晒稻谷,真切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深意;田间弯腰除草,感受到农民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而泥塘里徒手抓鱼的欢快场景,成员在协作中收获了最质朴的快乐。这些沾满泥土的实践经历,不仅掌握了农耕技能,更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的意义。在与村民的交流中,聆听了他们对土地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盼,也意识到当代青年肩负的责任。这段实践经历,既是一次劳动教育,更是一场精神洗礼,激励着团队成员以更务实的态度投身社会建设,用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晒谷场上显担当——实践团助力稻谷晾晒
田间地头除杂草——实践团参与农田养护
徒手捉鱼乐融融——实践团体验传统渔趣
文脉新传——宗祠探访、粤曲新编,传统与现代的青春对话
实践团成员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文化传承工作。实践团首先走进历史悠久的陈氏宗祠,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整理,为村民开展生动的文化讲解活动。特别令人难忘的是与村曲艺社老人们的深入交流,他们手把手教成员们粤曲演唱技巧,讲述传统曲牌背后的故事,让实践团成员真切感受到岭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与陈桂荣老人合作录制《山美赞》MV的过程中,老人用<青梅竹马><小红灯>等经典曲牌吟唱乡村新貌,实践团成员则用现代影像技术记录下这一动人画面。为完美呈现歌词意境,队员们走遍村落的每个角落,用镜头捕捉"绿春江"的波光、"万果园林"的生机。通过这次实践,不仅实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创新融合,更在代际交流中深化了对非遗文化传承的理解,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
守祠人讲述——与陈氏宗祠守护者的深度对话
宗祠里的历史课——实践团讲解陈氏宗祠文化
镜头下的乡音——实践团录制《山美赞》MV全记录
粤韵传薪——与曲艺社前辈的音乐交流时光
实践团与曲艺社爷爷奶奶的合影留念
童心护航——电力课堂、心灵培育,播撒乡村希望种子
实践团通过"电力安全小课堂"以生动有趣的互动方式,让孩子们牢记安全用电口诀;在"神奇电路实验室"中,孩子们通过动手连接电路,亲身探索电的奥秘;心灵成长环节则通过彩绘石膏娃娃、"心灵传声筒"游戏和合唱《左手右手》等活动,帮助孩子们学会表达与沟通。此次活动创新采用"知识传授+实践体验+情感培养"的模式,既筑牢了儿童安全防护网,又关注心理健康成长,在寓教于乐中为乡村儿童播撒希望的种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百千万工程"的教育温度,让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安全用电记心间——电力安全知识小课堂
小小电工初体验——趣味模拟电路实验室
心灵阳光伴成长——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歌声传递正能量——《左手右手》励志合唱
实践团与孩子们的温馨合影
银龄守望——防诈科普、绿植相伴,绘就老有所安图景
实践团通过精心设计的防诈课堂,用真实案例剖析"冒充亲属""虚假中奖"等常见骗局,帮助老人筑牢防诈意识;在"绿意相伴"环节,志愿者们带领老人亲手种植辣椒苗小盆栽,让劳动乐趣与生命活力融入日常生活;温情互动中,棋牌对弈、闲话家常的温馨场景,让老人们感受到真挚的陪伴与关怀。此次活动以"知识普及+生活体验+情感陪伴"的创新模式,既守护了老人的"钱袋子",更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在乡村振兴的宏图里绘就了"老有所安"的暖心画卷,彰显了"百千万工程"的人文温度。
绿意盎然伴夕阳——老人种植小绿植活动
棋乐融融话家常——与老人们棋牌对弈时光
防诈护老在行动——老年人防诈骗知识课堂
实践团与老人合影留念
政策筑桥——助学宣讲、筛查入户,让惠民春风吹进万家
在村委会和指导老师的支持下,实践团采取"双线并行"的宣传模式:一方面通过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设立咨询台等方式集中宣讲;另一方面组成小分队走村入户,用当地方言为村民"一对一"解读政策。团队成员重点讲解了国家助学政策的资助对象、申请条件及办理流程,确保惠民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师生携手开展资助政策集中宣讲
活动中,一位村民因孩子升学费用问题愁眉不展。团队成员耐心细致地为其讲解助学贷款和奖学金政策,并现场指导填写申请表格。"原来有这么多帮扶政策,孩子的上学问题终于有着落了!"村民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走村入户精准解读助学政策
在开展资助政策宣讲的同时,实践团积极配合村委推进"大肠癌筛查"工作。成员们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用方言向村民讲解筛查重要性;同时建立"一对一"电话通知机制,为外出务工人员和行动不便的老人详细说明筛查流程。这种"入户+电话"的双重宣传模式,确保了政策宣传全覆盖,累计发放资料200余份,电话通知400余人次。
村委干部与实践团成员携手推进肠癌筛查
暖心电联提醒免费筛查服务
“这次活动深刻体会到,惠民政策的关键在于落实落地。”实践团成员感慨道。通过面对面宣讲、心贴心服务,实践团不仅架起了政策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更在服务中践行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
"荔乡山美·六E馨火"实践团合照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实践团以专业为笔、以热忱为墨,将科技之力、文化之韵、民生之需交织成山美村的温暖图景。从电器维修到农事体验,从非遗传承到儿童教育,每一步足迹都是青年与乡土的双向奔赴。这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场关于责任与成长的深刻对话。当青春遇见乡村,便激荡出超越时空的力量——它让政策落地有声,让文化薪火相传,让“百千万工程”从蓝图化为村民嘴角的笑意。未来,这份扎根泥土的青春力量,必将在更广阔的田野上续写振兴新篇。
供稿: 李帅、张晓晨、黄小董、吴隆伟
审稿人: 韩长玲、韩榕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