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学院“骄杨·青述者”暑期社会实践团刘建翔个人特写

发布时间:2025-07-26 17: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建翔、黎梓梁   阅读 3.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故居承岁月,讲解续荣光

——湖南信息学院“骄杨·青述者”暑期社会实践团刘建翔个人特写

“砍头就只像风吹过!”站在杨开慧故居的展柜前,青年讲解员刘建翔低沉的声音回荡在展厅。当指尖滑过玻璃柜里泛黄的书信,那句穿越百年的呐喊仿佛有了温度——这是他在“三下乡”实践中,与革命先烈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初入故居,刘建翔便被细节里的力量打动。展柜中那盏灯芯修剪整齐的油灯、针脚细密的缝补衣物,让他看到革命之外的细腻:杨开慧在烽火中仍用心生活的态度,恰如工匠对品质的坚守。他一头扎进史料里,逐字逐句梳理那些藏在寻常物件里的不寻常:藏在砖缝里的手稿,字里行间既有对家人的牵念,更有“杨家一门三烈”故事里一个家庭用生命对信仰的注解。

讲解时,刘建翔总带着共情。有同学问“是什么让她在酷刑前不低头”,他指向墙上杨开慧与三个孩子的合影:“是想让后代活在没有压迫的世界里。”他会特意讲起油灯的灯芯为何剪得整齐——那是革命间隙仍不敷衍生活的证明,正如北斗卫星的零部件要经过上万次测试,伟大从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藏在每个“认真对待”的瞬间。

当看到听众为“杨家一门三烈”红了眼眶,或是在纪念册写下“吾辈当自强”,刘建翔忽然懂得:讲解不是复述史料,而是传递一种让平凡生命在时代洪流中因信仰闪耀的力量。这个夏天,故居的青砖灰瓦教会他:北斗精神的“精准”、工匠精神的“踏实”、红色精神的“赤诚”,早已融入民族血脉。而他,正以青春之声,让这份力量成为更多人前行的“精神补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黎梓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