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号召,深入贯彻“教育扶贫、知识兴农”的理念,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语翼赣鄱红,青春薪火传”实践队于7月6日赴广昌县驿前镇进行“七彩假期”大学生公益支教活动。
筑报国根基,启蓝天梦想
在蓝天逐梦航空课堂中,实践队员带着小朋友们开启了火箭知识之旅,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孩子们打开科学之门。紧接着,五人一组的水火箭制作环节,让知识转化为手中的实践。细致聆听、认真操作,每个小组都聚精会神的组装着手中的水火箭,期待它冲向蓝天的那一刻。伴随着孩子们激动的呐喊声,小小课堂涌动着对科学探索的无限热情,也承载着对未来梦想的坚定期许。科学如翼,实践似风,今日水火箭的每一次升空,都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逐梦蓝天的种子。
▲图1为实践队员用模型为小朋友介绍长征7号徐曼迪摄
▲图2为实践队与小朋友们分组DIY并发射水火箭徐曼迪摄
守防溺防线,护生命绽放
在防溺水科普课堂中,队员精心准备了一些生动形象的案例,通过讲解科普、情景模拟与互动问答等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大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效地掌握了关键性的防溺水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防溺水“六不两会”。活动成效显著,切实提升了留守儿童们的安全自护能力。
▲图3为队员为小朋友们科普防溺水等安全知识罗易婷摄
“语”众不同 ,“英”你出彩
英语素养智趣课堂中,队员们通过生动活泼的手势操和趣味问答,将字母学习转化为欢乐互动游戏。小朋友们全神贯注跟读字母发音,在“联想单词大比拼”环节中,纷纷高举小手,踊跃说出“A-apple”“C- China”“F-fast”等单词,小朋友们热情高涨,尽最大可能表述出自己所学所知的单词。随后,大家共同学习了26个字母歌,还特别向大家介绍了南昌航空大学(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的英文名称及英文缩写(NCHU)。英语智趣课堂作为外国语学院的特色支教课堂,旨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兴趣”“启蒙意识”“点亮未来”,帮助留守儿童打破对陌生语言的畏难情绪,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知识世界和多元文化认知的窗口,这正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向下延伸,返哺乡村基础教育的生动实践。
▲图4为队员们正在与小朋友进行“单词飞花令”互动游戏罗易婷摄
▲图5为课堂中小朋友踊跃参与的“精彩瞬间”罗易婷摄
传红色基因,悟乡土魅力
本次三下乡实践地点在曾经的“苏区”北大门——广昌,队员们精心打造了一场“浸润式”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课堂。课堂上队员为小朋友们讲述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故事,重点介绍高虎脑战役的壮烈历程。孩子们坐姿端正,眼神专注,时而眉头紧锁、认真聆听,时而低头记录,沉浸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通过生动的历史讲解及启发式提问互动,引导孩子们深入探寻思考发生在家乡土地上的革命故事与英雄事迹,让孩子们在感悟红色精神的同时,领略家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图6为队员为孩子们介绍高虎脑战役徐曼迪摄
▲图7为队员为小朋友们介绍科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徐曼迪摄
青年实践队员在这场特色系列支教中,既以专业所长回应“教育均衡发展”的国家号召,更在与乡村儿童的双向奔赴中完成能力提升。当队员俯身指导水火箭制作、讲解红色历史时,他们不仅传递着知识与技能,更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自觉转化为躬身实践的行动力。将个人成长融入乡村振兴、以青春热血浇灌教育沃土的担当,正是新时代青年对“知行合一”的生动诠释——教育帮扶的路上,每一次课堂互动都是未来的伏笔,每一份知识传递都在重塑乡村的可能,而青年学子深入乡村,利用专业知识发掘和传播地方文化,在实践中涵养的家国情怀,终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蓬勃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雨轩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