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草莓基地、访谈农户——安农大实践团赴城南镇开展助农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26 12:4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金丽云 陈乐 陈惠琳   阅读 3.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7日下午,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莓好植行”实践团队前往六安城南镇草莓种植基地展开实地调研与技术服务工作。同时,他们还积极开展了问卷调查与“百校千镇万村”大调研,通过系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为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团队成员在青创农场前合影。余吴际供图

躬身垄间,精准把脉产业难题

暑气蒸腾,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烤化。而草莓大棚里的温度更是让人难以忍受。然而,实践团成员们没有退缩,他们穿梭于青翠的垄行间。尽管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滚落,湿透了衣衫,但他们的眼神中始终透露出专注与坚定。在草莓棚隔壁西瓜棚里,他们注意到一点枝叶上零星出现的枯斑,立刻俯身仔细查看叶片背面,详细记录症状特点。他们还耐心地询问种植户过往的用药情况。通过与农户的深入交流,他们逐渐掌握了当地草莓种植的实际情况。

图为团队成员观察西瓜叶片的病虫害。秦嘉欣、许云欣供图

参观完大棚,团队成员们分成若干小组,有条不紊地走访着农户。每到一户,他们都热情地与农户打招呼,逐渐拉近与农户的距离。在交流过程中,他们围绕草莓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销售渠道等问题展开了详细的问卷调查。他们认真倾听农户的话,仔细记录细节,不遗漏重要信息。短短一个下午,团队就走访了数十户不同种植规模的农户,调研问卷填了一份又一份。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一手资料,就像一把把钥匙,为实践团成员们打开了了解当地草莓产业的大门。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他们逐渐勾勒出了当地草莓产业升级的瓶颈。

农户们普遍反映,草莓炭疽病、灰霉病频发,对红蜘蛛等虫害防治力不从心。这些病虫害不仅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也增加了农户的种植成本。部分农户对大棚管理不甚上心,导致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不利于草莓生长。销售渠道单一,价格波动大,丰产却难保增收,这让农户们感到十分无奈。土地分散,机械化程度低,制约了产业升级的步伐,使得当地草莓产业难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图为团队成员与农户进行交流。余吴际、许云欣供图

深入交流,探寻产业发展良策

听完农户的心声,实践团队又与镇团委葛书记、农技站汪主任进行了深入交谈,重点探讨了“青创农场”项目及草莓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青创农场方面,镇团委葛书记介绍说,当地青年返乡创业意愿强,但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实践团队成员们纷纷提出建议,希望政府引入社会资本,与青年创业者合作,共同推动青创农场的发展。在产业升级方面,农技站汪主任表示,需要引入智慧农业设备,如物联网监测系统,推动标准化生产。物联网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为农户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同时,通过标准化生产,可以提高草莓的品质和产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践团队成员们对汪主任的建议表示赞同,并表示将协助当地政府和农户引入智慧农业设备,推动草莓产业的升级。

图为实践团队与镇团委葛书记、农技站汪主任进行访谈。赵洞明供图

未来,“莓好植行”实践团将持续与城南镇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回访农户,了解他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及时提供解决方案。他们还计划与高校科研团队合作,开展草莓种植技术研究,为当地草莓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技术支持。同时,实践团将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和农户拓展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将城南镇的优质草莓推向更广阔的市场。(通讯员 陈乐 金丽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惠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