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海大学“星辉寻梦”支教团成员分两批带着精心准备的礼品,跟随各个年级学生的脚步走进乡村家庭,开启了一场充满温度的家访之旅。此次家访以 “贴近学生真实生活,深化家校教育共识” 为目标,通过提前筹备、实地走访,让教育关怀从课堂延伸至家庭。
一、访前:用细致筹备搭起沟通桥梁
为深入了解学生,支教团召开讨论会,黑板上记录着课堂观察:"郭施华科学课总看窗外却笔记细致""徐文晴小组活动躲后排但画册写满故事"。三十年教龄的王校长一语点破学生另一面:"美希看似文静,实则爱蹲操场观蚁;雪涵父母在外打工,总在作文里藏心里话。"这番话让老师们豁然开朗。最终,团队筛选出首批家访名单——既有需鼓励表达的内向生,也有待培养专注力的活泼生。随后,老师们特意选择傍晚时段联系家长,既避开工时干扰,又能与孩子深入交流。
二、备礼:把心意装进星光包裹
下午四点半,暑假放学铃响,支教团已在校门口整理帆布包。包里礼物满是巧思:书签分磁吸款(给爱读书的孩子)和留白绘画款(给爱画画的孩子);"动物世界"按动笔盲盒对应不同性格;记事本按年级区分——低年级配拼音田字格,高年级用空白涂鸦页,封面上印着"HAPPY",盼孩子们记录每日开心事。
▲图为支教老师们为孩子们准备的礼品
三、家访:围坐桌旁,共话成长与远方
(一)张雪涵:昏灯下的自律微光
敲开张雪涵家的门,客厅茶几上摊着清洗干净的水果,阳台晾着洗好的校服,烟火气里透着整洁。雪涵和支教团老师一起回家后就把书包挂在椅背上,拉链敞开着,露出里面码齐的课本。“这孩子从不用催,放学回来换了鞋就写作业。” 雪涵妈妈擦着手从厨房出来,指着次卧,“特意给她收拾了书桌,偏要在餐桌写。” 餐桌一角堆着她的作业本,字迹娟秀,错题旁用红笔改得认真。谈及辅导,雪涵妈妈笑着拿起平板点开学习软件:“我文凭也不是特别高,遇到我不能给雪涵解释的知识我就问这个。” 雪涵又翻出英语课本,扉页上记着十几个单词,标注着拼音谐音,“我每天睡前背五个,妈妈说三年级要打好基础。”当支教老师说起这次暑期课程,雪涵低头抠着小手:“老师们都挺好的,科学课的‘手榴弹’很有意思。” 妈妈补充道:“回来听雪涵讲感觉比县城补习班好,那边光做题,这里边学边玩,更能学好了。”
▲图为家访张雪涵家合影留念
(二)郭施华:奖状墙下的县城向往
推开郭施华家的门,迎面就是他卧室一面贴满奖状的墙,"数学之星"" 年级榜首 " 的烫金字在傍晚光线下格外亮眼。施华放下书包就直奔书桌,铅笔在草稿纸上沙沙游走,刚解出的题旁画着小小的对勾。"这孩子放学进门就写作业,饭好了都得端到桌前。" 施华妈妈端来晾好的白开水,指着书桌角的县城中学画册,"上次赶集带他去县城,站在中学门口看了半小时,回来就把画册贴在墙上。"施华从作业本里抽出张纸条,上面抄着县城中学的招生条件,自豪地对着支教老师们说:"我算过了,再保持这个成绩,就能去那儿的实验室。"他指尖点着画册里的图书馆照片,眼里闪着光:"老师说那里的书能堆到天花板。"施华爸爸在一旁笑:"这娃心重,说去了县城才能学更多本事。" 那张被摩挲得发皱的画册,在满墙奖状的映衬下,藏着一个少年最执着的向往。支教老师指着他草稿纸上工整的计算过程:"就凭这股钻劲,一定能!"
▲图为家访郭施华合影留念
(三)陈家三兄妹:小院里的梦想银河
在盛夏的晚风中,支教团老师走访了一年级学生陈美希的家庭。这个三代同堂的书香之家,不仅以丰富的藏书滋养着孩子们的成长,更以温暖坚韧的家风培育出三个胸怀梦想的少年——一年级妹妹陈美希、三年级哥哥陈劲策和四年级哥哥陈胤浩。
1.书香为伴:科普读物里的未来教师
走进陈家,最引人注目的是客厅整面墙的奖状。陈劲策的奶奶介绍,家里为劲策注册了新华书店和社区图书馆借阅卡,让孩子从小浸润在阅读中。"他特别喜欢科普类书籍,"奶奶指着书架上一本《宇宙奥秘》笑道。支教老师了解到受此影响,陈劲策立志成为一个博学的老师,"他说要教同学们认识恐龙和太空"。奶奶笑着说道。
2.温柔力量:文静小妹的"医生梦"
一旁的陈美希安静地坐着,她轻声说:"妈妈是医生,我也想帮人治病。"支教老师们评价她心思细腻,总默默帮助同学。支教老师还分享道,“有次班里有个小朋友吐了,在其他小朋友惊讶的空当儿,小美希已经拿了扫把和簸箕利落地收拾了。“
3.星辰大海:受伤也不哭的"小宇航员"
最令人动容的是四年级陈胤浩的故事。这个已了解了"火箭推进原理""失重训练"等知识的男孩,去年因意外胳膊受伤。"带他去医院时,他反而握着我的手说'我不疼'。"奶奶回忆道。如今,他的书桌上仍摆着航天模型,"我想去月球种土豆!"他兴奋地比划着,眼中跳动着星光。
▲图为家访陈美希
四、尾声:星光不负赶路人
支教团成员们结束了两批家访。回程的路上,大家翻看着记录本上的暖心瞬间让这次家访的意义超越了简单的家校沟通。正如队长秦嘉禹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等待发光的星星,我们的责任,就是帮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星空。"支教团的老师们相信,这些带着温度的对话,终将在孩子们心里种下更广阔的梦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紫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