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膺担当青春行|敦煌文化系列(一) 对话敦煌:解码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

发布时间:2025-07-26 10: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飞飞 李悦 王奎 姚芃舟 陈海宁 李铮 刘乐   阅读 1.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在时代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劳动精神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与文明演进的核心动力之一。“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这为全社会指明了崇尚劳动、尊重创造的价值指向。在这股时代精神的引领下,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敦煌莫高里工匠村悄然展开——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寻迹传普韵,语润丝路绘新篇”实践团与莫高里工匠村的张慧绮老师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此次对话,不仅是对传统工匠技艺的探寻,更是对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的深度挖掘与传承。


谈及工匠村及其创始人杜永卫老师,张老师难掩敬佩:“杜老师当年放弃了稳定工作,一头扎进敦煌彩塑传承里,这一守就是数十年。”在她看来,杜永卫就像一位执着的耕耘者,一旦认准了彩塑艺术这条路,便再没动摇过。“这几十年里,传承路上有不少难处:技艺钻研的瓶颈、外界关注度不高的现实,但他始终没松过劲儿。”



当实践团成员提问“何为工匠精神”时,张老师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她觉得就是“择一事,终一生”。就像古代那些给莫高窟作画、塑像的工匠,一辈子可能就专注于洞窟里的一塑一画,不求名气,只想着把手上的活儿做好。这句话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受触动——无论是莫高窟留存千年的壁画,还是如今工匠手中初成的彩塑,背后都藏着这份“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坚守。

当团队成员问及彩塑艺术传承的现状,张老师坦言道:“现在确实不容易,一方面是专业人才难招,另一方面外界对这门技艺的了解也比较少。但只要有像杜老师这样的人在坚持,就还有希望。”她觉得,正是这些坚守者用行动诠释着担当,才让古老技艺有了延续的可能。

这场对话不仅让大家看到了传统技艺传承的困境与坚守者的执着,更通过“择一事,终一生”的诠释,揭开了敦煌艺术能传承千年的精神密码。而这股精神,也在激励着新时代青年以坚守者为榜样,接过传承的接力棒,让古老技艺在当下焕发新的生命力,为社会进步注入精神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海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9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