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通讯员 赵晓雅 张婧晗)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大布局中,文化振兴始终被视为关键一环。作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皮影等传统手工艺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民俗价值,在多地乡村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为进一步挖掘剪纸、皮影的深刻内涵,探索将其作为文化载体助力乡村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的新路径,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与爱“童”行支教队在安康市镇坪县白家小学开展了“小小非遗传承者,开启文化新旅程”非遗传承手工课,张婧晗同学、高圣熙同学、喻芙容同学三位小老师化身文化向导与孩子们一同感受剪纸与皮影的独特魅力。
课程伊始,老师们用生动的语言为孩子们阐释了非遗的内涵——那些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就像一个装满宝贝的大箱子,藏着先人的智慧与故事。随后,丰富多样的非遗项目逐一亮相。
非遗习俗板块中,孩子们从春节、端午节等节日里感受文化底蕴,还了解了二十四节气的古老智慧;民间艺术展示中,朝鲜族象帽舞、汉族龙舞让他们领略传统舞蹈魅力。舌尖上的非遗美食同样吸引人,天津狗不理包子的趣味由来、广式早茶的发展历程都让孩子们兴趣浓厚。非遗工艺环节展示了竹编、扎染、泥塑的图片,而剪纸和皮影制作则是课程的重点。
▲图为张老师在展示讲解非遗工艺 课程里,北方剪纸的粗犷豪迈与南方剪纸的细腻精致同台亮相。孩子们跟着老师们的指导,先将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一次,然后画弧线、加粗线条,按照步骤小心裁剪,最后打开,看着普通彩纸“开”出五颜六色的小灯笼图案,感受着“纸上生花”的奇妙。
▲图为孩子们根据老师们的讲解实操练习剪纸的制作 皮影制作环节里,孙悟空皮影的诞生藏着古老智慧。孩子们先跟着老师们勾勒美猴王的轮廓,再细细裁剪出金箍棒的弧度。涂色时,金红两色在指尖晕开,仿佛给美猴王披上战甲。最后装上关节,灯光亮起,幕布上的孙悟空挥棒转身,活灵活现演绎出孙悟空的动作,每一笔都藏着匠心。
▲图为老师们在展示皮影在光影下的魅力
▲图为张老师带领孩子们制作孙悟空皮影 从舌尖到指尖,从节日到日常,孩子们在看、听、做中读懂: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而是流淌在生活里的文化基因。这个夏天,一起跟随小小传承者的脚步,在剪刀与光影的魔法里,开启非遗新旅程!
▲图为课堂结束老师们与孩子们的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晓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