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铸魂:青年学子架起文化传承桥
实践团由9名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党团校学生干部组成,以“理论铸魂,童趣传思,双创传承”为核心理念。活动前期,团队联动天津、黄骅文旅部门,与三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深度对接,系统宣讲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理论,共同探索“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
云端传艺:非遗大师与童心的隔空对话
7月9日至18日,三场别开生面的“云端课堂”接连开展——河北黄骅面花传承人在线演示面团调制技艺,秦皇岛服远社区的孩子们跟着捏制节庆面花,在面团的揉捏中理解“面食里的祝福”;天津“风筝魏”传承人直播讲解竹篾绑扎技巧,山海关海韵社区的孩子们动手组装骨架,在彩纸裱糊中体会“扶摇直上”的匠心;天津“泥人张”工作室的传承人示范彩塑上色,海逸社区的孩子们捏制彩泥小动物,感受“泥土里的民俗故事”。直播中,团队成员穿插讲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要点,让孩子们在动手体验时,悄然理解“文化自信”的深意。
薪火远播:跨越山海的文化接力
活动不止于简单的体验。实践团收集了孩子们的作品,连同制作原材料、手写鼓励卡片及精心剪辑的“分步教学视频”,一同寄往贵州山区小学。这份来自渤海之滨的礼物,既传递了同龄人的情谊,更让“促进不同地区文化交流互鉴”的要求,化作孩子们手中可感的文化纽带。
知行合一:让文化根脉在青春实践中绵延
当彩泥在指尖塑形、竹篾在掌心挺立、面团在手中幻化,孩子们触摸的不仅是非遗技艺的温度,更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实践团以青年之力串联起传承人的坚守与孩童的向往,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在“做中学、学中悟”的过程中自然流淌,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童心深处生根发芽。
这场跨越地域的文化接力,既是青年学子对“双创”理念的生动践行,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守护民族根脉的使命担当。未来,这份由青春力量点燃的文化薪火,将继续在创新传承中燎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永恒魅力。
7月24日
数学与统计学院“青声童行”团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思琦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