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影像为舟,以童心为帆——华科学子带乡村孩童穿越奇谭世界

发布时间:2025-07-24 22: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程光瑜   阅读 1.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曾献旺、石佳儒、程光瑜)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童心同行,筑梦华科”支教队在同兴中心小学的课堂上,掀起了一场光影热潮。支教队员曾献旺以《小妖怪的夏天》《机器人之梦》等优秀动画短片为素材,带领孩子们走进光影交织的奇谭世界,探寻影像背后的现实隐喻与情感温度。

▲图为曾献旺老师正在上课

“大家看,这只小猪妖为什么总想着离开浪浪山?”课堂上,曾老师指着屏幕上的动画片段问道。这堂电影赏析课以引导式教学为核心,让孩子们在光影流转中感受情感的温度。《机器人之梦》里孤独的机械身影,让孩子们轻声讨论“它在等朋友吧”。在直观的影像冲击中,孩子们悄悄触摸到孤独与陪伴的张力,也隐约读懂了中国式亲情里藏着的牵挂。

“包宝宝裹着的不只是面团,是妈妈的爱;浪浪山不只是座山,是想离开又会想念的地方。”曾老师用孩子们能懂的语言,解析着短片里的隐喻。他鼓励大家把想法写下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和理解。这些稚嫩的文字,是孩子们给光影符号的独特注解,也藏着他们对世界最本真的思考。

“一部动画背后,站着一个想讲故事的人。”曾老师的影评课中暗藏巧思——每次播放短片后,他总会紧接着播放一段导演访谈。《机器人之梦》的导演说“想讲述孤独中的期待”,《小妖怪的夏天》的导演提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浪浪山”。在声音与影像的交织中,孩子们更“看见”了创作背后蕴含的情感与理念。曾老师表示,他希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颗种子:学会感受,学会理解,更学会表达。

曾献旺老师的光影课像一缕清风,吹进乡村校园。那些在讨论中发亮的眼睛,那些写在纸上的想法,都是课程留下的印记。正如支教队所期待的,当影像为舟,童心为帆,这些乡村孩童终将乘着奇谭的风,驶向更辽阔的天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光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