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多元声音,湖南一师学子探寻非遗红炮传承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24 21:5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雨阳   阅读 4.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王舒 李雨阳 李莎)在“红炮之乡”浏阳金刚镇,一群年轻学子的身影活跃在街头巷尾。近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一师青衿,昭明传薪”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促进团的成员们,带着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浏阳花炮重要组成部分“红炮”的关切,与当地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居民展开深度对话,共同为这份古老技艺的传承发展寻脉问策。

调研团队精心设计访谈提纲,围绕对红炮的认知、文化价值、当前面临的存续挑战以及传承创新建议等维度,与包括40多岁的中年人、16岁的中学生以及60多岁的老手艺人在内的多位金刚镇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不同代际、不同背景的声音在此交汇碰撞,勾勒出一幅红炮传承现状的生动画卷。

60多岁的李爷爷(化名)谈起红炮制作的传统工艺,眼中闪烁着怀旧的光芒:“那时候的红炮,讲究得很!从选料、配药到炮制,每一步都守着老规矩,那是独属于咱金刚镇的烟火味道。”这份对传统技艺的深厚情感,是红炮扎根乡土的生命力。然而,年轻一代的视角则揭示了传承的隐忧。一位16岁的当地学生坦言:“知道红炮是家乡的标志,但具体怎么做、有什么讲究,在学校接触少,平时也没什么机会了解。”

访谈中不乏具有建设性的思考。一位27岁的花炮学院毕业生从专业角度提出:“红炮技艺独特,但要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必须要创新。比如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在保留核心传统工艺的同时,让产品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而一位曾从事红炮制作的50多岁老师傅则直面现实困境:“现在年轻人嫌麻烦,愿意学这手艺的少,而且环保、安全标准更新,老工艺也得跟着变,压力不小。”

短短两小时的访谈,记录了近十段珍贵的录音素材。这些来自最基层的声音,不仅清晰呈现出代际间的认知差异,更闪烁着破解传承难题的智慧微光。“一师青衿”们用脚步丈量乡土文化的厚度,用倾听汇聚民间传承的智慧,他们的调研,旨在为金刚镇这份承载着历史与情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红炮,在时代的烟火中寻找到更清晰、更具活力的传承方向,让这份独特的文化光芒得以持续绽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雨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