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老年人解决慢性病管理、防诈骗及智能设备使用等日常难题,2025年7月16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老有所乐,悦享银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盐城新洋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需求,通过慢性病科普讲座、养老诈骗案例解析、微信操作手把手教学等形式,为当地老年人送去实用知识与技能。
在新洋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慢性病科普讲座刚开场,十几位老人便围坐过来。实践成员周同学展开一张彩色血压分类图表,指着不同区间的数值讲解:“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就可能是高血压了。”她特意用黄笔标出“正常高值120-139/80-89”的范围。知道爷爷奶奶对数据没什么概念,实践团队的成员展示了人民日报转发的健康食谱,让爷爷奶奶直观的明白每天吃什么对身体好。
防诈骗环节,团队成员先播放了一段社区录制的短视频,画面里,一位“骗子”拿着一叠传单,对晨练的“老人”说:“我们是社区合作的保健品公司,免费给60岁以上老人测骨密度,还送鸡蛋。”这一幕让台下77岁的刘爷爷笑了:“我上周就碰到了,说我骨质疏松,让我买他们的氨糖,要四千多块。”成员顺势展示真假保健品的包装对比:“您看这个真的,包装上有‘国食健字G2023XXXX’,假的只有‘保健食品’四个字,连批号都没有。”随后,投影仪上又展示着新的案例截图。“62岁的王奶奶收到‘免费海南双飞游’的传单,说交500元押金就能参加,结果押金交了,旅行社却不见了。”实践成员指着传单上的模糊公章解释,“这种‘低价游’‘免费游’,大多是靠骗押金、强制购物赚钱。”这话让台下77岁的刘爷爷想起了自己的经历:“前阵子有个电话,说我儿子在外地出车祸,要先打3万块手术费,我当时手都抖了。”团队成员立刻拿出防骗指南:“您看这页写的‘冒充亲属求助’,骗子就怕您跟家人核实,以后遇到这种事,先打儿子电话确认,千万别急着转钱。”他们还教老人们识别伪造的中奖券,“上面印着‘恭喜中奖’却要先交‘税费’的,全是骗术。”
微信教学现场,80岁的周爷爷拿着智能手机,手指有些僵硬地跟着实践成员操作。“您点这个‘+’号,选‘视频通话’,就能直接看到远在上海的孙女了。”成员小王握着他的手调整角度,当屏幕里弹出孙女的笑脸时,周爷爷连说:“清楚!比打电话好多了,能看见她胖了没。”团队准备的图文手册上,每个步骤都配着放大的截图,66岁的孙奶奶照着手册,学会了把孙子发的照片保存到相册:“以前看完就找不着了,现在存起来,想孙子了就翻出来看看。”
活动中,实践成员发现不少老人有特殊需求。独居的赵大爷想学会用微信查天气预报,成员们教他关注本地气象公众号,设置每日提醒;不太会智能手机的陈奶奶说手机内存总不够,成员们帮她清理缓存,还教她如何删除没用的照片和误触下载的软件。
此次实践活动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盐城新洋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从慢性病的日常防护到诈骗手段的识别,从微信的基础操作到个性化功能设置,每个环节都贴合老人们的生活场景。新洋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活动把实用知识送到了老人身边,帮他们解决了不少日常困惑。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就像一缕缕暖阳,照进老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在面对健康问题时多一分从容,在防范诈骗时多一分警惕,在使用智能设备时多一分自信,让老人们在健康管理、安全防范和智能生活方面有了更足的底气。实践团队也通过这次活动,真切感受到老年人对新知识的渴望,以及细致服务带来的实际价值。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幸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