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软学院志远一队用乡土调研链动七彩课堂

发布时间:2025-07-24 21:1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洋   阅读 7.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13日至19日,成都东软学院志远一队在四川省大邑县鹤鸣镇联和村开展2025年“七彩假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创新性地将深度实地调研前置,推进烈士陵园、留守儿童、罨画池文化、乡村安全四大调研,并以此为基石,开展爱国教育、身心健康、文化传承、文明生活四大主题支教,构建“前置调研→课程实践→成果固化”闭环体系,形成可持续学习机制。在课堂设计、内容落地和教学效果上,使其精准、高效且富有生命力。

爱国教育与红色调研深度互嵌

7月13日,团队赴大邑县烈士陵园开展红色调研。青山忠骨前,队员以擦拭墓碑、清扫落叶践行誓言。纪念馆中前辈承载的民族重任,化为“爱国”核心价值观支教课堂的鲜活故事。把实地调研成果融入支教课堂,不止将爱国教育停留在理论讲解,更用烈士陵园调研中挖掘的本地英雄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自身生活与国家历史的紧密联系,激发更深层次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为爱国教育注入永恒燃料。

(图为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祭扫)

身心健康课程精准对接调研需求

7月14日,团队在联和村村委会开展留守儿童专项调研。队员化身“倾听者”,通过走访调研,同留守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交流。深入前置调研展现团队对当地社区和儿童的真挚关注。小老师们提前了解孩子们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家庭基本情况,在课堂上能更快建立信任和融洽关系,营造更安全、积极的学习氛围。在充分了解留守儿童情绪来源,制作《七彩课堂小学员性格特征表》后,以此开展身心健康支教课堂,根据调研结果及时处理转化小朋友的情绪矛盾。

(图为队员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访谈讲座)

文化传承立足在地资源实证

7月16日,团队基于罨画池古建群调研开展文化传承课。团队前置调研:陆游诗碑位置,罨画池古建群建筑风格,查阅《崇州志》确认楹联,预采经典诗句。随后,精准衔接开展文化传承课堂。将陆游诗碑讲解与字形演变相结合,临摹甲骨文“日”“月”字样;以罨画池古建装饰为灵感,创作“双鱼戏浪”等传统纹样。实地考察后使课堂设计内容亲切可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内化程度显著提升。最终赋能成果转化,选拔课堂中表现突出的王锦欣同学为“非遗小讲解员”,运用调研素材与课堂所学,在罨画池拍摄宣传片,复述87版红楼遗梦,体味陆游诗境,创新性地实现了从课堂学习到文化传播的深化,以儿童视角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图为学生体验非遗剪纸技艺)

文明生活紧扣乡村安全治理

7月17日,成都东软学院志远一队基于前日完成的《联和村安全状况调研报告》,针对发现联和村的交通警示不足、电瓶车头盔佩戴率低、卫生死角三类问题开展文明生活主题支教课堂,通过讲解反光标识原理与雨雪防护要点回应交通隐患,设计安全头盔撞击实验强化交通安全意识;指导学生利用垃圾分类模型学习垃圾分类小知识改善环境卫生。将调研发现直接转化为“文明生活”主题中高度实用的安全教育课程内容,所授知识直指孩子们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真实风险,具有立竿见影的指导价值。

(图为垃圾分类成果展示)

当调研数据融入支教教案,志远一队用躬行证明:“七彩课堂”与“链动乡土”结合,其价值远不止于课程与报告。这是一次成功的范式探索——将象牙塔的思考精准滴灌乡村振兴,又让乡土的智慧反哺青年认知,涵养责任担当。最终将“三下乡”的短暂停留,锻造成一条连接青年与乡村发展需求的可持续赋能链。(通讯员:徐欣仪、罗慧芳、聂天祥、杜合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