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探未知,盛夏健康行——福建幼高专“繁星社工”实践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暑期成长科普夏令营

发布时间:2025-07-24 20: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罗圆   阅读 4.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林若煊 罗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农村地区随之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与子女聚少离多,隔代教育又存在诸多不足,以及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留守儿童在教育发展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202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要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完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保障儿童食品用品安全,维护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生存、发展和安全权益。2025年7月7日福建幼高专人文科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繁星社工实践队的队员受永泰清心社工邀请为永泰县大洋镇孩子们精心打造了为期五天的成长科普夏令营,用专业力量为孩子们的夏日注入活力。

▲图为实践队员与孩子们共同制作海报场景/李雯燕供图

青春共赴希望,童心筑梦未来

五天充实的夏令营(7月7日-7月11日)是一场集知识、趣味与实践于一体的旅程。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暑期生活,更在他们心中悄然播下了求知、探索、责任与文化认同的种子。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得到激发,安全自护意识显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油然而生,人际互动的信心也有所提升。用心守护乡村儿童的安全与成长“繁星社工”实践队将继续秉持专业初心,汇聚青春力量,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图为实践队员向孩子们自我介绍场景/蓝桥英供图

青春践行使命,专业助力成长

实践团队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精心设计了集科普教育、文化传承、安全防护于一体的成长夏令营。活动期间,实践队队员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

▲图为《火山喷发》活动场景/陈欣欣供图

科学来自于人们的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通过“火山喷发”、“压强实验”、“声音实验室”、“投影仪制作”“种子的故事”等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和手工活动,将科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提升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初步的科学思维。

▲图为《光影魔法杯》活动场景/林若煊供图

为了让孩子们能深刻了解中华传统根脉,厚植文化自信,巧妙融合福建本土文化元素,开展“传统服饰认知”“油纸伞制作”“扎染工艺”、“植物拓印”等活动。孩子们亲手触摸传统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在动手实践中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乡村振兴培育文化情感基础。

▲图为实践队开展传统教育活动与孩子们展示所制作的作品/黄诗淇供图

安全教育是是孩子们学习的重中之重,嵌入“防溺水教育”、“青春健康行”、“食品安全”“小心有‘诈’”等主题活动。切实提高孩子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及健康生活观念,为他们的快乐成长织就坚实的安全防护网。

▲图为《小心有“诈”》活动场景/吴源祺供图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是一个人自身能力的彰显,是一个人精神风貌的体现。实践队队员们与孩子们建立真诚的陪伴关系,通过“蚊虫我们不怕你”“树叶风铃”、“小小指纹”、“感受我们的呼吸”等互动性强的活动,帮助孩子们增强自信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效弥补家陪伴的缺失,构建有益的社会支持网络。

▲图为《蚊虫我们不怕你》活动场景/林若煊供图

青春赋能乡村,实践点亮未来

此次实践不仅是服务乡村孩子们的行动,也是社工学子成长的重要平台。繁星社工实践队的成员们将课堂所学应用于真实场景,在活动策划、带领、沟通、临场应变等环节中锻炼专业技能,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模式,队员们不仅提升了专业实务能力,更深刻体会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专业精神。他们在服务中成长,在实践中蜕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场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既为乡村孩子播撒了希望的种子,也为青年学子搭建了成长的阶梯,是实践队员与服务对象的双向赋能,奏响了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图为实践队与孩子们合影/蓝桥英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圆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4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