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文脉承将魂·岁月坚守续丹心——广州工商学院红日突击队成员探访爱国名将刘起龙的后人

发布时间:2025-07-24 20: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冼宇健   阅读 8.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红日突击队成员积极践行传承爱国精神的时代使命,怀着对先辈英烈的崇敬之情,走进鹏城深处,探访清代名将刘起龙的后人刘锦铃。在岁月的沉淀中,队员们深刻触摸到先辈守护海疆的赤诚初心,真切感受到将门爱国精神的磅礴力量。

海疆烽火的将门传奇

作为清代缉盗抗夷名将刘起龙的后人,刘锦铃奶奶的生活始终与这段戍海卫疆的历史紧密相连。这份跨越血脉的家族联结,让她成为将门爱国精神的坚定守护者,也让英雄镇守海疆的故事在家族传承中始终鲜活,成为家风中最厚重的底色。

▲图为刘起龙将军的故居

刘起龙出身贫寒却志在报国,从行伍士卒到福建水师提督,一生致力于巡洋缉盗、抗御番夷。在守护东南海疆的“前后十八战”中,他身先士卒屡建奇功,曾生擒海贼首领、击溃来犯寇匪,以无畏勇气在惊涛骇浪中筑牢海疆屏障。道光十年(1830年),他率水师出洋巡逻时不幸以身殉职,用生命践行了守护海疆安宁的毕生信念。

▲图为刘锦玲为团队成员介绍刘起龙将军的历史

和平年代的文脉坚守

岁月流转,海浪依旧,但刘起龙的将门爱国精神从未远去。作为英雄后人,刘锦铃奶奶以自己的方式延续着这份传承。多年来,她坚持担任大鹏所城义工,在史馆默默投身文化服务:整理戍海史料、守护将门记忆,将刘起龙“摸夜将军”不扰百姓的赤诚与镇守海疆的壮举,化作无声的精神符号传递给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在娱乐活动匮乏的年代,她还常常为到大鹏所城的游客唱起山歌,用悠扬的曲调串联起本土历史与将门情怀,让厚重的戍边故事多了几分生动与温度。这份不求回报的坚守与付出,正是将门爱国精神在和平年代的生动延续。

▲图为刘锦玲在大鹏所城担任义工时的工作场景

跨越时空的精神传递

从惊涛中的水师提督到和平年代的文化义工,刘起龙的爱国精神如同一条坚韧的纽带,在代代相传中愈发厚重。它是戍海卫国的忠勇担当,是亲民爱民的赤子情怀,更是融入血脉的家国大义。这份精神通过像刘锦铃奶奶这样的守护者,跨越了时空的阻隔,在新时代依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图为刘锦玲在接受采访时的场景

结语

海疆的烽火往事虽已随着岁月远去,但将门的爱国薪火却在代代相传中始终炽热。回望那段戍边岁月,忠勇担当早已刻入血脉,成为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而传承家国情怀,更化作代代坚守的文化责任。潮起潮落间,守护海疆的初心从未改变,刘起龙将军的爱国精神在后人的坚守中生生不息。这份交织着热血与传承的故事,必将在新时代的征程里,继续书写海疆英雄永不褪色的精神华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冼宇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8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