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曹梦婷)
7月19日,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广德市“红色引擎赋能乡村振兴”本科生调研宣讲实践团队深入刘福桥村,通过综合运用实地走访、发放问卷、座谈交流等形式,探寻红色文化与乡土发展的深度融合之路。
忧乐精神溯源脉,文化基因植乡土。在范仲淹纪念馆,团队成员沿着馆内“勤政为民”“家国情怀”主题展区,通过实物史料、多媒体互动,生动再现范仲淹在广德任知县期间“修水利、兴教育、减赋税”的惠民实践。先贤“先忧后乐”的担当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呼应,让团队成员深刻感悟到文化引领在乡土社会中的传承基因。范仲淹纪念馆讲解员介绍,当地已将范仲淹精神融入村规民约,让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治理。
走村串户访真需,红色调研为民情。团队来到刘福桥村,沿着整洁的乡间步道,实地感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团队成员分组入户开展问卷调查,围绕村民民主参与、农业产业发展、政策满意程度等核心议题,详细认识当地产业发展现状、政策落实情况以及民众实际需求。在村民家中,实践团队与老党员、个体经营户、普通农户等不同群体促膝长谈。“这张选民证比存折还金贵!拿着它,村里的大事我们就能投上关键一票!”村民王大爷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当地人们脸上的笑容和村内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让“红色引擎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愈发清晰。
刘福桥村用实践证明,当文化基因融入乡村肌理、文化力量转化为发展活力,乡村振兴便有了最深厚的底气与最持久的动力。后续,团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乡土、驱动发展的柏垫故事,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释放温暖而强劲的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凌圆圆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