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映齐鲁,追忆山东 | 公路学院学子探访青岛五四广场与胶州湾大桥

发布时间:2025-07-24 21:4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于佳仪   阅读 2.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曾骄阳、于佳仪)为引导青年学子传承五四精神、担当时代使命,7月16日,长安大学"红映齐鲁·追忆山东"暑期社会实践队赴青岛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实践队先后走访五四广场与胶州湾大桥,通过实地研学、情景教学等方式,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感悟红色文化、汲取奋进力量。

五四广场:从历史回响到时代潮头的青春对话

实践队来到青岛五四广场,映入眼帘的是那抹鲜艳夺目的"五月的风"雕塑。这座高达30米的巨型火红色雕塑,既象征着五四运动如劲风般席卷神州大地的磅礴力量,又寓意着新时代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队员们驻足凝视,在专业讲解中深入了解这座地标建筑背后的历史深意——它不仅承载着1919年那段波澜壮阔的爱国运动记忆,更见证了青岛从殖民屈辱到改革开放的沧桑巨变。雕塑旋转上升的线条仿佛在诉说着:五四精神如同不熄的火炬,在一代代青年手中接力传承,激励着新时代青年在民族复兴征程上勇毅前行。

▲图为五四广场

红映齐鲁踏浪行:胶州湾大桥上的青春对话

海风裹挟着历史的回响,鸥鸟掠过时代的脊梁。中午,实践团队在胶州湾大桥的钢铁脉络中,开启了对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的探索。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胶州湾大桥

当车轮驶上这座横跨胶州湾的“海上长城”,窗外的风景便成了流动的教科书。青岛胶州湾大桥是中国建桥史上的里程碑工程,全长36.48公里,曾创下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纪录。这座历时4年建成、投资近百亿的超级工程,以创新的"海上互通立交"设计和抗风浪技术闻名,不仅将青岛东西两岸车程缩短至30分钟,更展现了我国桥梁建设的顶尖水平。其优美的S形曲线与胶州湾风光相得益彰,成为青岛新地标,见证着中国基建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

▲图为胶州湾大桥

这座超级工程,镌刻着山东半岛从“青黄不接”到“陆海联动”的发展密码,将胶州湾两岸紧密相连,其复杂的结构设计与精准的施工工艺,生动诠释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建设理念。课堂上的力学原理、工程图纸,此刻都转化为看得见的实体工程。大家深刻体会到,这座大桥不仅是连接地理空间的通道,更承载着区域发展的脉动,彰显着中国桥梁建设的自主创新实力。

▲图为实践队员在胶州湾大桥上合影

"桥梁不仅是跨越天堑的钢铁脊梁,更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丰碑。"站在胶州湾大桥上,实践队员们深刻感悟到:从青岛主权沦丧的屈辱,到如今自主设计建造世界级跨海大桥的豪迈,这片海湾的浪涛见证了中国从工业弱国到基建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在桥塔巍峨的身影中,同学们读懂了"红映齐鲁"的深刻内涵——红色基因不仅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更熔铸在新中国建设者的钢筋铁骨里。这次实践将红色传承与专业认知结合,激励着青年学子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投身学习实践,让青春在建设交通强国的伟大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供图:谢景琦 罗梓豪

供稿:曾骄阳 于佳仪

主编:曾骄阳

审核:李璟瑜樊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于佳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