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丁培真 尹佳颖 朱作家)近日,湖北大学“陌上花开”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在尹集乡青龙村开展了一堂手工风铃课,志愿者带着彩纸、丝线和铃铛,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传统文化与实践创作相结合的趣味课程,让清脆的“文化之声”在乡村课堂中回荡。
课堂上,志愿者以“传统手工艺中的自然之美”为主题,介绍了风铃的历史起源和寓意,并教孩子们利用“爱心”“蝴蝶”折纸制作风铃。“蝴蝶代表着蜕变和新生,爱心能将温暖传给身边的人。”志愿者一边示范,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折纸背后的文化内涵。
志愿者教孩子们制作爱心折纸 丁培真摄
随后,志愿者指导孩子们将叠好的爱心、蝴蝶与铃铛用细绳串联起来。“把自己的心愿写在小纸条上,塞进爱心里面,风铃响的时候,心愿就会被风带走。”在志愿者的提议下,孩子们纷纷提笔,写下“希望爷爷奶奶身体健康”“想快点长大帮家里干活”等质朴的愿望。当一串串独一无二的风铃完成,孩子们将其挂在窗边,微风拂过,铃铛轻响,纸蝴蝶仿佛振翅欲飞,承载着童真与期盼,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孩子们正在制作风铃 丁培真摄
这一堂充满匠心与童趣的手工课,如同那些随风摇曳的风铃,为乡村课堂增添了灵动的色彩。湖北大学“陌上花开”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表示,未来将继续开展此类传统文化与实践创作相结合的课程,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让文化的种子在更多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窗边摇曳的风铃 朱作家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丁培真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