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探寻乡村振兴中的红色动能,2025年7月10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红岩薪火淬青衿,爱国教育正当时”三下乡实践团前往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江姐村,通过访谈基层干部、走访村民、调研产业等形式,了解江姐精神对当地发展的深远影响,感悟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江姐村是革命烈士江竹筠的故里,近年来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实践团首站采访了村党委陈副书记。他介绍,江姐村以“红色研学+生态农业”为发展主线,通过修缮江姐故居、建设红色文化广场、开发沉浸式研学课程等措施,红色旅游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更让年轻一代记住了这片土地的英雄故事。团队成员注意到,村内道路整洁,红色标语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印证了文旅融合的实效。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江姐村党委陈副书记。黄俊杰 供图
在村委办公室,倪书记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江姐村的支柱产业:彩灯制作、香柚种植和红色研学。作为“中国彩灯之乡”的组成部分,村内30余户家庭参与彩灯加工,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200亩香柚基地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乡村振兴;而红色研学产业则通过联动周边景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教育旅游链条。“我们正尝试将彩灯艺术与江姐故事结合,开发文创产品,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倪书记的展望让成员们感受到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江姐村村委倪书记。杨杨雅渝 供图
实践团专程拜访了76岁的退伍军人陈思友。老人1970年入伍,退役后主动回乡担起责任,带领村民修路通渠、发展党员20余名。“政府没忘记我们!”他感慨道,谈及青年入伍,他眼神坚定,“部队是大熔炉,年轻人该去锻炼!”团队成员记录下老人的嘱托:“他一生奉献的身影,正是江姐精神的当代写照。”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江姐村退伍老军人。李娜 供图
走访中,实践团随机采访了十余户村民。六十多岁的张奶奶虽不识字,却能清晰讲述江姐狱中绣红旗的故事;经营小卖部的李大哥表示,村里定期组织红色电影放映,“娃娃们都知道江姐是英雄”。村民普遍反映,红色文化的传播提升了乡风文明,也吸引了更多外来投资。团队成员在调研笔记中写道:“精神的力量,正在转化为发展的红利。”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江姐村村民。李娜 供图
此次江姐村之行让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红色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强大生命力,这片英雄的土地通过红色研学、特色产业和基层治理的有机结合正焕发新的生机。新时代青年不仅要以宣讲会、新媒体传播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江姐村的发展经验,更将积极搭建校地合作平台,为红色资源开发贡献青春智慧。红岩精神薪火相传,在新时代征程上,红色文化必将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通讯员:蔡和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嫣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