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长安大学赴贵州毕节“到祖国需要的黔方﹒传长大薪火的书声”实践队“美·黔彩长韵”课程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24 17:2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嘉哲   阅读 2.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编者按:

长安大学“到祖国需要的黔方传长大薪火的书声支教队深入贵州毕节阿嘎村,服务乡村振兴,探索大中小学思政与素质培养一体化路径为目标秉持“五育并举,筑梦黔行”理念,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德·黔心长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智·黔行长明 点燃求知星火启智;体·黔跃长健 锤炼强健体魄扬青春;美·黔彩长韵 涵养美育心灵绘梦想;劳·黔力长技 躬行实践砺成长五大板块协同育人,在乡村孩子心中播撒全人种子,培育时代新人。本期聚焦【美·黔彩长韵】的生动实践。

 

图为课堂现场

图为课堂现场

中华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并且中华大地地域辽阔,各地方言种类众多,不同地域方言的差异会导致交流障碍。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语,能让不同地域的人顺畅沟通,减少因语言不通引发的误解和隔阂;同时可以强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图为课堂现场

为积极响应国家语言文字推广政策,助力乡村教育发展,提升偏远地区青少年普通话水平,714日,长安大学“到祖国需要的黔方·传长大薪火的书声”支教队奔赴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阿嘎村,开展了普通话支教活动。此次支教活动旨在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帮助当地40位小学生提升普通话表达能力,增强文化自信,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课堂现场

支教队伍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开展普通话支教活动,希望在提高普通话普及率的同时,通过特色课程来增强同学们的审美素养。“美是到处都有的,但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围绕· 彩长韵主题开展了“普通话——诉说心灵的声音”、“播音与主持——自信的表达”、“朗诵——文字与声音的碰撞”、“话剧——用肢体与声音表达美”四节特色课程,让同学们感受声音的力量与普通话的魅力。

“普通话——诉说心灵的声音”课程中讲述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读法,强调前鼻音、后鼻音、平翘舌音、nl的区分关键和读法,并带领练习相应的绕口令以巩固学习过的拼音。并且讲述口播操的基本步骤以及方法,让同学们知道坚持口播操练习,可以提升口腔发声状态。

同学们对拼音的掌握比预期中好很多。大部分同学对平翘舌音、前后鼻音、nl的区分不存在问题。口播操训练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偏远地区普通话的普及率有所提升,山区对儿童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图为课堂现场

“播音与主持——自信的表达”课程伊始,组织大家一起练声,讲解“阴阳上去”的音调变化;主持的基本知识——站姿、上下台方式;胸腹式联合呼吸法——通过“闻花香”、“半躬身法”让同学们感受气息变化,通过“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的方式来练习气息;共鸣方式——口腔、胸腔、鼻腔、头腔共鸣,让同学们感受不同共鸣发声的差异。组织模拟主持活动——让同学感受主持的流程,亲身体验普通话的运用。

“朗诵——文字与声音的碰撞”课程以练习《小梦想 大世界》为主。在练习的过程,让同学们感受文字的韵味,以及如何用声音的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话剧——用声音与肢体表达美好”课程以练习话剧《老虎拔牙》为主。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同学们感受表演的乐趣,以及如何用声音与肢体在感知情感后来表达情感。

主持、朗诵、话剧等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后,一位小朋友告诉我说:“老师,我好想说好普通话,我以后想当一名主持人,感觉当主持人很酷!”

这四节课程是长安大学材料学院支教团【·黔彩长韵】板块的核心实践。课程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同学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向同学们展示普通话的重要运用,带领同学们感受声音与文字的美,用声音为自己发声,为梦想发声。在课程中,我感受到了当地同学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说好普通话、感受美好的热情。在他们的眼睛中,我看到了美好与纯真,看到了对未来的无限期待,看到了勇气与力量。在未来的路上,希望他们可以发现美、传播美、创造美,希望他们赤诚善良,勇敢逐梦!加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嘉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