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赵律迪 杨琪 李诺)近日,在湖北大学“文华小筑”辅导员工作室的指导下,湖北大学“陌上花开”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在襄阳市青龙村开展了系列课程,为 27 名一二年级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 “七七事变主题爱国教育” 活动。志愿队成员赵律迪以生动的讲解与创新的实践,让红色记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志愿者赵律迪在为学生们讲解七七事变的历史经过 李诺摄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座桥上的石狮子为什么一直瞪着眼睛吗?因为 88 年前,这里发生了一个关于勇敢和守护的故事……” 课堂上,赵律迪以卢沟桥的图片为切入点,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从 “一座桥的守护” 讲起,逐步讲述七七事变的历史经过。
课堂上,27 名孩子始终神情凝重,眼神里充满对先烈的崇敬。当被问及 “我们现在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时,孩子们纷纷举手:“好好吃饭,长大保护国家!”“不打架,团结同学!” 稚嫩的回答中,蕴含着对 “爱国” 最朴素的理解。
▲图为学生们认真听志愿者讲解 杨琪摄
讲解结束后,赵律迪带领孩子们开展了一场特殊的手工活动 —— 用彩色扭扭棒制作菊花。“黄色的花瓣代表思念,绿色的花茎代表希望,我们把对先烈的感谢都藏在花里。” 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弯折扭扭棒,不一会儿,一朵朵形态各异的 “菊花” 便在小手中绽放。虽然手法略显笨拙,但每一片花瓣都凝聚着孩子们纯真的哀思。
▲图为志愿者赵律迪教学生们用扭扭棒制作菊花 杨琪摄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爱国教育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让他们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志愿队成员赵律迪表示,选择用扭扭棒制作菊花,既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沉淀情感,也是希望通过这种创新方式,让红色教育更贴近孩子的世界。
▲图为学生们展示扭扭棒菊花表示纪念 彭彦彤摄
此次活动是湖北大学 “陌上花开” 文化传承志愿队支教工作的重要一环。志愿队负责人何舒鑫表示,未来将继续结合历史节点,开展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爱国教育活动,让红色基因在乡间课堂代代相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