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职院绿野播声突击队数字赋能郁南乡村振兴:产业强基 生态铸魂—— 记绿野播声实践团 “1 到 N” 模式暑期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22 16: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江梓仪   阅读 3.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江梓仪)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部署,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绿野播声实践团推出“1到N”的创新模式——以 1 个实践团统筹引领,锚定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等 N 个乡村发展核心方向精准发力,构建“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协同推进”的系统化服务体系。2025年7月4日至10日,实践团组建“青耕兴农”“蚕生颂夏” 两支突击队奔赴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分别聚焦产业振兴与生态振兴两大方向,以数字技术为笔、青春智慧为墨,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

青耕兴农突击队:分向赋能特色产业,以数字技术激活产业振兴引擎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青耕兴农突击队聚焦郁南县都城镇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针对不同企业的产业特点与发展痛点,以差异化路径精准赋能,推动特色产业突破发展瓶颈。

一队专项对接郁南县富赢田田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聚焦黄皮及深加工产业。走访发现,该企业线下销售渠道成熟,但线上推广存在短板。队员们发挥数字媒体采集、短视频制作及直播策划等专业优势,将数字技术转化为拓渠动能:走进黄皮果园,用镜头捕捉果实饱满形态,制作凸显原生态的宣传短视频;化身带货主播,在直播中细致讲解无核黄皮的品质优势与黄皮果汁的口感层次。通过“内容呈现 + 场景带货”的组合拳,为黄皮产业插上 “数字翅膀”,有效拓宽线上销售渠道。

二队则专项对接广东亲群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副食品产业,针对企业“有线上售卖需求但缺乏电商技能”的核心缺口,以“赋能自主发展”为核心开展系统性帮扶。队员围绕直播技巧、店铺运营、视频剪辑、售后服务四大模块,采用 “理论 + 实操 + 赋能 + 示范” 模式开展培训:讲授后即时模拟实操并现场纠偏,确保员工掌握直播要点;分组演练虚拟店铺运营并复盘优化,强化店铺管理能力;指导员工剪辑产品素材并针对性答疑,提升内容制作水平;模拟客服场景检验沟通效果,同步融入普通话表达训练,助力员工跨越区域沟通障碍。培训基础上,队员们进一步在企业展厅开展直播带货、制作产品宣传视频与预告,既推动销量增长,更通过“培训 + 示范”强化企业“造血”能力,让传统副食品企业逐步具备自主开展数字化运营的信心与能力。

图为突击队成员在广东亲群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场景。张政康 供图

蚕生颂夏突击队:新媒体赋能传统产业,以生态理念绘就绿美底色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底色”。同期,蚕生颂夏突击队前往郁南县东坝镇,以“数字赋能+生态振兴”为抓手,将新媒体工具化为传统产业升级与绿美广东建设的利器,为桑蚕、荔枝产业注入青春动能。

队员们走进桑蚕园与荔枝园,俯身观察蚕具、解码种植智慧,在与蚕农的深入交流中,读懂乡土传承的温度与村民对技艺的坚守。结合“1到N”模式中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核心,队员们轻执手机拍摄蚕桑技术科普短视频与产品宣传片,指导参与农户用标准普通话讲解内容,让桑蚕知识与产品魅力跨越语言壁垒,触达更广阔市场;搭建直播推广间,化身 “新农人主播”,在镜头前展现东坝蚕丝的细腻质感与荔枝的清甜多汁,让特色农产品从田间直接“飞”向云端,架起产销对接的“数字桥梁”。

图为村民向突击队成员讲解养蚕智慧。邹颖 供图

此外,突击队与东坝镇政府深度联动,共同探索桑蚕产业绿色升级路径,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每一次直播、每一条短视频,“绿美东坝”的生态名片愈发响亮,让传统蚕桑产业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生,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良性循环。

图为突击队成员在郁南县富赢田田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林总合照。陈奕彬 供图

这场从黄皮果园的直播镜头到副食品企业的技能课堂,从桑蚕园的科普短视频到荔枝园的云端带货实践,是“1到N”模式的生动注脚——“1”为绿野播声实践团的统筹引领,“N”是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的精准发力。青耕兴农激活产业动能,蚕生颂夏绘就生态底色,数字技术成“新农具”,新农人队伍在成长。从点的突破到面的振兴,这场青春与乡土的奔赴,正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续写着岭南特色产业与绿美广东的新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江梓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