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理工学院“灯塔计划”鹿鸣书声志愿服务队:故土情深孕育希望,桑梓底蕴激励成长

发布时间:2025-07-22 16: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彬语   阅读 1.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周思洁 吴远斌 孙姸报道 王欣瑶 摄影)家乡承载着个体成长的记忆,是培育地域认同的重要载体。引导儿童深入了解家乡特色,能够筑牢其热爱故土的情感根基。7月21日,武昌理工学院“灯塔计划”鹿鸣书声志愿服务队在神农架红坪镇爱心托管班开展了“我爱我的家乡”主题教育课程,围绕神农架红坪镇的自然与人文特色,通过互动教学让孩子们建立对家乡的深度认知。

课程开始,志愿服务队的周老师首先介绍自己的家乡:“我来自恩施州利川市,那里有腾龙洞这样的大溶洞,夏天很凉快,被誉为‘凉城’。但红坪镇的高山草甸和晨起的云海,是我家乡没有的风景。”这段分享引发孩子们对家乡差异的好奇,自然过渡到课程主题。

▲图为孩子们积极举手回答支教老师的问题

“家乡在哪里”环节,周思洁老师展示神农架区域地图,重点标注红坪镇的位置。他指着地图上的山脉符号提问:“谁能说说红坪镇在神农架的哪个方向?”孩子们结合日常出行经验回答,有人提到“去松柏镇要经过红坪画廊”,有人说“天燕景区在红坪镇的西边”。老师顺势展示红坪画廊、天燕云海的实景照片,讲解这些地标与镇子的地理关联,帮助孩子们构建家乡的空间概念。

谈及“家乡的美食生活”,周老师呈现多道各地家乡菜菜肴的图片。孩子们纷纷回忆家庭餐桌上的味道,老师补充说明这些食材的生长环境,比如野竹笋来自海拔1200米以上的竹林,高山土豆因昼夜温差大而口感绵密,让孩子们理解美食与家乡自然条件的联系。

▲图为孩子上台写下自己家乡的宝贝

随后,周老师引导孩子们结合红坪镇的生态特点思考:“金丝猴、红腹锦鸡是我们家乡的宝贝,怎样保护它们?”孩子们提出具体建议,包括 不随意进入未开放的森林区域、看到受伤的野生动物及时告诉护林员和向游客宣传保护动物的知识等,老师将这些想法整理成简单易懂的行动指南,带领孩子们齐声朗读。

周老师展示金丝猴、红腹锦鸡等神农架的生态照片时,孩子们主动分享见过这些动物的经历,这些互动让课堂氛围愈发活跃,孩子们对家乡的自豪感不断提升。

▲图为孩子回答家乡美食有哪些

课程结束后,记者采访到武昌理工学院“灯塔计划”鹿鸣书声志愿服务队队员江彤,他表示:“红坪镇的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是独特的教育素材。通过课程引导孩子们发现家乡之美,不仅能增强其地域认同感,更能培养守护家乡的责任感。这种情感培育对孩子们未来参与家乡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志愿服务队开展此类课程的核心目标。” (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彬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