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飞翔自然,守护生态”社会实践团在鸟类专家李剑志和指导老师段欢的带领下,于2025年暑假期间赴益阳青龙洲生态公园与湖南城市学院秀屏山,用脚步丈量生态热土,用专业守护飞鸟家园。这场兼具科学价值与社会意义的实践行动,不仅收获了丰硕的观测成果,更让青春力量在生态保护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实践队员合照
专业筑基:从理论储备到实地攻坚
“观测时要保持距离,避免惊扰鸟类;记录时需注明栖息环境和行为状态……”出发前,鸟类专家李剑志的叮嘱让实践队员们对科学观测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为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与科研价值,实践团构建了“线上+线下”的双线准备体系:线上依托“懂鸟小程序”熟悉形态特征,并将演练数据录入该程序;线下邀请鸟类专家李剑志开展专题培训,从望远镜使用技巧到野外安全防护,从鸟类行为解读到样本记录标准,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准。
7月伊始,实践团开启了紧凑的观测日期。7月1日至2日,青龙洲生态公园的江风里留下他们的身影——队员们沿着预设样线缓缓前行,时而驻足观察,时而在记录本书快速标注;7月3日至7月4日,湖南城市学院的秀屏山树荫间印下了他们的足迹,树林深处的鸟鸣成为指引方向的“天然信号”。
鸟类专家向实践队员讲解拍摄的鸟类
成果丰硕:从数据记录到惊喜发现
在青龙洲观测的两天的时间里,队员们共记录到野生动物20种119只,隶属于4目13科,其中画眉、领角鸮、蛇雕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发现,让大家对生态价值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湖南城市学院秀屏山内观测时,记录到野生动物18种84只,隶属于3目11科,意外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点噪鹛,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极为罕见,此次观察不仅刷新了当地鸟类分布的记录,更印证了秀屏山生态环境的优良。据鸟类专家李剑志介绍,白点噪鹛对栖息地质量要求极高,此次发现为益阳地区生态保护成效提供了有力佐证。
实践活动中拍摄到的白点噪鹛
步履不停:从实地观测到科普传播
后续,实践团成员将着手整理近两年来在学校、梓山湖、沅江南洞庭湖的观测数据,计划制作成《益阳常见鸟类样本图集》。“我们要把每只鸟的栖息习性、鉴别特征都将清楚,让图集成为公众认识鸟类的‘工具书’。”指导老师段欢表示,图集将采用“照片+文字+分布地图”的形式,兼顾科学性与观赏性。实践团将通过校园展览、社区宣讲、新媒体推送等多种方式,让鸟类知识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不止是展示成果,更要传递理念 —— 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队员们的话语里透着坚定。
实践队员共同观测鸟类(青龙洲生态公园)
从专业观测到科普传播,“飞翔自然,守护生态” 实践团用青春力量编织起生态保护的纽带。那些在观测日志里跳动的数字,那些镜头下灵动的身影,正在转化为唤醒公众生态意识的火种。当更多人因这份坚持而抬头望鸟、低头护绿,益阳的天空终将成为更多飞鸟的乐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也将在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通讯员钟佳慧、李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钟佳慧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