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江苏大学伯藜支教团出征仪式在校内顺利举行,仪式由伯藜支教团指导老师曾天成、文心书院党总支书记吴立平、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全体支教团成员共同参与。来自校内不同学院、专业和年级的支教团成员们整装待发,即将正式启程,远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杨柳村,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暑期支教活动。
仪式现场,即将出征的队员们精神抖擞,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热情。尽管深知西部乡村的条件可能相对艰苦,但一直以来,每位成员都保持着奉献的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真诚热爱。经过前期周密的课程设计、物资筹备和团队磨合,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正以最佳的状态,准备接力奔赴千里之外的杨柳村。
图为伯藜支教团全体成员及指导老师合照。王维杰 供图
出征仪式上,伯藜学社指导老师曾天成发表讲话,为队员们加油鼓劲。他深情回顾了支教团多年来的爱心接力,并高度赞扬新一届队员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教育的担当精神。“选择去宁夏支教,对你们来说,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次难得的人生历练。”曾老师对支教团成员叮嘱道,“希望你们脚踏实地,珍惜这次机会,在支教过程中获得成长。把江苏大学‘博学、求是、明德’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
图为伯藜学社指导老师曾天成发表讲话。王维杰 供图
学校文心书院党总支书记吴立平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响应号召、深入基层的行动,并向全体支教队员致以美好的祝愿。“你们能够主动走出校园,走向西部乡村,带着青春的热情,将专业的知识播撒在祖国需要的地方,这正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样子。希望你们能够真正融入当地,用最饱满的精神状态,为杨柳村的孩子们带去新的视野和希望。”吴书记寄语道,“我代表学校,祝愿大家一路平安,支教顺利,凯旋而归!”
图为文心书院党总支书记寄语支教团成员。王维杰 供图
据了解,江苏大学伯藜支教团自2016年起,累计已有超过一百位“陶学子”,怀揣着教育理想和奉献情怀,奔赴贵州、山东、河南、宁夏4个省和自治区、五个支教地点,接力开展支教工作。历届支教团成员克服了生活环境、文化差异等挑战,将大学所学知识转化为适合乡村孩子的生动课程,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这百余人的持续接力,是江苏大学“博学、求是、明德”的校训的具体体现,生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图为2024年伯藜支教团出征合照。曹佳颖 供图
带着学校和师长的殷切期望,承载着八年来传承的使命,新一届伯藜支教团即将踏上宁夏吴忠杨柳村的征程。成员们深知,短暂的支教虽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每一次真诚的互动和用心的陪伴,都可能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他们决心在这个夏天,以实际行动为促进教育发展,贡献江大青年的力量。
旗帜在心,行囊在肩。江苏大学伯藜支教团的成员们,已做好万全准备,只待启程。他们将在宁夏杨柳村的土地上,继续书写青春奉献的动人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杭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