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学子直播带货助农增收 非遗油茶品韵传

发布时间:2025-07-21 22: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何思彤   阅读 45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14日,一支来自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的“新思启智润乡土,商智赋能绘新景”社会实践团踏上了广西桂林灌阳县的土地。在这片山清水秀、物产丰饶的乡村大地上,团队成员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践行担当——他们化身助农主播,为清甜多汁的灌阳雪梨插上“云翅膀”;走进油茶工坊,亲手体验非遗灌阳油茶的制作技艺,在实践中感受乡村振兴的脉动,在互动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

直播间里的助农故事:让灌阳雪梨“甜”满全国

“家人们看过来!这就是咱们灌阳雪梨,现采现摘,咬一口全是汁水,甜度爆表!”镜头前,实践团成员何昕颖举着一颗饱满圆润的雪梨,热情地向网友们展示着皮薄脆甜的灌阳雪梨。灌阳地处桂北山区,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灌阳雪梨的独特品质——果皮薄、果肉白、质地脆嫩,咬下一口,清甜的汁水瞬间充盈口腔,带着阳光与山水的自然馈赠。然而,由于地处偏远、信息不畅,优质的雪梨常常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销路问题一直是果农们的心头事。

图为实践团成员直播现场图片

实践团在前期调研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即决定发挥商科优势。团队成员们提前做足功课,晚上围坐在一起,研究直播话术、设计互动环节,反复打磨直播脚本,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大家的用心。

直播当天成员们通过现场切果展示果肉的细腻多汁、实时试吃分享口感等方式,让观众全方位了解产品优势。直播中,成员们实时关注弹幕互动,针对“雪梨甜度”“售后服务”等问题耐心解答,借助直播间的便捷互动,架起了乡村特色产品与市场之间的桥梁。

一个半小时的直播,此次直播吸引近1000人次观看,点赞数达3.6W+,带动了多笔订单成交,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场直播不仅为果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更让“灌阳雪梨”的名字走出了大山,为当地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图为直播结束合照

茶杵声里的文化传承:亲手做一碗非遗油茶

灌阳油茶,是一碗用两千年时光熬出的“金汤”。实践团来到灌阳县油茶工坊。刚踏入工坊,阵阵浓郁的茶香便扑面而来。实践团成员们围在一口铁制茶锅旁,正专注地看着工坊阿姨演示灌阳油茶的制作。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灌阳油茶有着“一日不喝油茶,浑身不自在”的俗语,是当地人每日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承载着“以茶待客、以茶传情”的乡土礼仪。

灌阳油茶有着“一碗油茶敬亲人”的传统,其制作讲究“一炒二碾三煮”,需用特制的七字形茶杵在铁制茶锅中将茶叶、生姜、大蒜等原料反复捶打,再加水煮沸,最后搭配米花、花生等食用,香气浓郁,回味悠长。

在工坊阿姨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们亲手参与到油茶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大家分工协作,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着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亲手做的油茶喝起来格外香,这不仅是一杯饮品,更承载着灌阳人的生活智慧和待客热情。”团队成员赵前程感慨道。

图为工坊阿姨指导实践团成员进行油茶制作

图为社会实践团成员赵前程体验油茶制作

此次灌阳之行,实践团的成员们用青春的热情连接起城市与乡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助农直播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非遗体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灌阳的土地教会实践团成员,乡村振兴既要让果实挂满枝头,也要让文化浸润心田。未来,实践团成员将会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让青春在服务乡村的实践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何思彤,李维豪,杨丁铭,赵前程,梁建丽,侯禹民,何昕颖,付乾,陈瑶,黎灏玥,杨艳秀,朱玉萍,肖雯鐘,余佳佳,梁曼佳)

撰稿 | 何思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何思彤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