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铭记抗震救灾伟大精神,感悟乡村振兴崭新道路,近日,长安大学赴四川阿坝州“羌韵新农,云泽阿坝”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王怡菲的带领下前往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参观学习。
实践队抵达庄严肃穆的 5・12 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讲解员深情地为队员们讲述了 2008 年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背景,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救援历程,娓娓道来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队员们驻足于纪念馆内的纪念碑前,认真研读上面的题词与铭文,仿佛能感受到当年那场灾难的沉重与人们不屈的意志。
展厅中,一件件磨损的救灾工具,仿佛在诉说着当年救援的艰辛;珍贵的影像资料,定格了一个个难忘的瞬间;泛黄的报纸史料,记录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透过这些,队员们深切体会到了在那段艰难岁月中,生命的坚韧不拔以及人性绽放出的耀眼光辉。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 “科学重建创造奇迹” 展区,共同回顾灾后重建的壮阔篇章。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全力支持受灾地区重建家园。纪念馆中的一组组对比照片,生动地展现了汶川大地如何从废墟中崛起,创造了从满目疮痍到焕然一新的人间奇迹。在 “发展振兴时代丰碑” 专题展区,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到汶川在灾后重建的基础上,推进乡村振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党的乡村振兴政策如春风化雨,让受灾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生态农业蓬勃发展,一片片绿色农田成为村民的 “致富田”;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吸引着八方游客,让宁静的村庄热闹起来。村民们成功脱贫致富,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
本次社会实践让实践队员们深刻感悟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更直观看到了在党的领导下灾后重建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衔接。队员们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明确责任与使命,把此次参观所学所感转化为奋进力量,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马紫恒
供图|杨健婷 安钰涛 钟俊杰
审核|王怡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紫恒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