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学院物电与智能制造学院“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小火柴”三下乡实践团专访抗美援朝老兵

发布时间:2025-07-21 18: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成思睿 刘洁 李若惜   阅读 4.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李若惜 刘洁 成思睿)2025年7月7日,怀化学院“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小火柴”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在麻阳苗族自治县车头村的陋巷小院里,遇见了93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滕树明。当布满皱纹的手颤抖着招呼来访者,这场跨越七十余载的对话,让书本里的英雄故事化作鲜活的精神火炬,照亮了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的奋进之路。

 1951年,19岁的滕树明作为军政学习优秀学员,带领7人先遣队奔赴朝鲜战场。“入朝后接的第一个任务,是给一线送粮食。”老人的声音因耳背略显模糊,却在提及“30多名队员、每人20公斤粮食”时陡然清晰。“和牺牲的战友比,我受的苦算什么?”最终,他们背着磨破脊背的粮袋,在无一人伤亡的情况下将物资送达兵站。

▲图为滕树明战士“光荣在党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等纪念章 刘洁摄

 战争留给滕树明的,除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还有因超负荷作战落下的胃溃疡大出血。并且在病愈后,他还执意调入华北军区训练团,用带着伤疤的身体继续投身国防建设。“不号召也要去!中国军人就得守国门!”老人说起当年跨过鸭绿江的决心,佝偻的腰背突然挺得笔直,仿佛又回到那个“雄赳赳,气昂昂”的出征时刻。小院墙上,“时代楷模”荣誉证书与斑驳的军用水壶静静陈列,见证着一位老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信仰。

“爷爷,您怕过吗?”面对实践团成员的提问,滕树明指向胸口:“怕就不当兵了!但现在想起牺牲的战友,心里还是疼。”这句话让在场青年红了眼眶——当93岁的老英雄用布满老年斑的手,轻轻拍打队员们的肩膀,书本上“爱国主义”四个字突然有了温度。

▲图为滕树明战士与老伴合影 成思睿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滕树明战士合影 成思睿摄

 离别前,实践团与老人合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镜头里,老人戴着的纪念章与青年胸前的团徽交相辉映,他用尽气力挺直的脊梁,恰似一座精神丰碑。“得抓紧时间记录,多为老英雄们做点事。”队员们攥紧手中的采访笔记,那些在战场废墟上开出的信念之花,正化作他们走村入户、服务乡村的行动力。   

这场穿越战火的对话,让“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抗美援朝精神,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完成了一次震撼人心的传承。当芙蓉学子们带着老英雄的故事走进田间地头,那些用生命书写的历史启示正在揭晓:新时代的“战场”或许不同,但那份“为国家扛事”的担当,永远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成思睿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