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为引 让文化与科学点亮童心——“诗韵探行,雅句传薪”实践团队开展了一场关于诗词与科学的科普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1 17: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慧欣   阅读 3.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1日(通讯员李慧欣 符影民)2025年7月8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诗韵探行,雅句传薪”实践团队走进泰州市斜桥社区,开展了一场以“诗词与科学的对话”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诗词赏析、科学实验与互动游戏等多元形式,旨在让社区儿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拓宽科学知识视野。

从“诗仙”到勇气的启蒙

上午9时,斜桥社区教室内已坐满30余名孩子,他们的笔记本上早早写下“李白”“影子”等关键词。实践团队成员徐帆站在讲台前,投影幕布上正播放着课前小电影,轻松的氛围让孩子们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图为播放课前小电影。朱琴供图。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诗仙’,他不仅会写诗,还特别爱月亮。”徐帆的话刚说完,孩子们纷纷举手,分享自己的理解。在《夜宿山寺》讲解环节,主讲人徐帆没有逐句翻译,而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座简笔画高楼:“大家看,这座楼有百尺高,伸手就能摸到星星,李白站在上面会想什么?”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充满童真与想象。当讲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时,徐帆特意压低声音,孩子们也跟着屏息凝神,仿佛真的怕惊扰了“天上人”。

图为成员带领朗读《夜宿山寺》。朱琴供图。

介绍李白生平时,团队成员用“吃货诗人”的趣闻串联起知识点让原本枯燥的历史背景变得生动。当讲到李白“安史之乱后被流放”的经历时,成员话锋一转:“但他即使难过,也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这种勇气值得我们学习。”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从光影到宇宙的探索

当课堂从诗词切换到科学领域,徐帆举起手电筒和玩偶演示着影子的形成与变化,孩子们跟着她的节奏,调整手电筒与玩偶的距离,观察影子的变化,不时发出阵阵惊叹。“诗句挑战”游戏环节中,投影幕布上列出十余句含“月”的古诗,孩子们需抢答作者与诗题。游戏间隙,徐帆特意播放了月球探测视频,让孩子们了解古人对月亮的向往与现代科学的探索成果。

最热闹的当属“影子变变变”实验。孩子们三人一组,用手电筒照射玩偶,观察影子变化,是如何从“小矮人”变成“大巨人”。孩们子举着自己的“成果”跑向家长:“你看,我让小熊的影子变成了大巨人!”家长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一位母亲笑着说:“孩子回家后一直念叨‘光的直线传播’,这种边玩边学的方式特别好。”

图为孩子们配合完成实验。朱琴供图。

最后,实践团队与孩子们在教室前合影。镜头里,孩子们举着写有“但愿人长久”的画作,脸上的笑容如同诗句般明媚。正如徐帆所说:“我们不追求孩子们立刻读懂所有知识,只希望这一天的经历,能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小小起点。”

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森林

从《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到《月下独酌》的浪漫情怀,从“诗词接龙”的热烈互动到“影子变变变”的动手实践,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诗韵探行,雅句传薪”实践团队用趣味化的形式打破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壁垒。让孩子们在诗句的韵律中触摸历史温度,在光影的变化里感知科学奇妙。(记者 朱琴 通讯员 符影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慧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