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早晨八点,在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稻浪清渠 江韵新篇”实践队驱车驶向湖南省南县麻河口镇官正垸村,一场关于生态农业的探索之旅就此展开。
采访魏乐安师傅
走进魏乐安师傅家中,“共产党员户”“湖南省光荣之家”的牌匾熠熠生辉。魏师傅,这位有着 13 年稻虾共作经验的先行者,向队员们娓娓道来他的种养故事。
据魏师傅说,水稻一年种两期,这是他多年摸索出的最佳种植方式。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上,魏师傅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详细说明了用量和使用时间,言语间流露出对土地的尊重与呵护。值得注意的是,自2012年开始探索稻虾共作以来,魏师傅一直在积极带动、帮助同村村民因地制宜地开展自己的共作生产,“一家富带动家家富”,正是魏师傅对“共产党员”四个大字的生动诠释。当谈及生物农药时,魏师傅则表示,尽管生物农药前期投入大,效果初期不明显,但它对环境的污染小,整体除害效率更高。目前,他们正在不断试验新型生物农药,为这片土地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魏师傅的故事,让队员们看到了一位平凡、伟大的老党员、老农户对生态农业的坚守与创新,也让大家对稻虾共作模式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走进南县农业农村局
下午,实践队走进南县农业农村局,与农药化肥专家交流,深入探讨了科技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该县已广泛应用无人机撒药,显著提升效率和环保效果;生物农药推广前景广阔。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南县发展出多种创新模式,如秸秆还田、用于养殖等,政府通过补贴措施促进生态循环。有机肥推广方面,政府持续推动相关项目以降低成本和提升附加值。同时,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稻虾共作等生态种植模式被有效应用,提高了化肥利用效率并减少用量。这些实践体现了南县在推动可持续农业道路上的坚定决心和积极进展。
在官正垸村的田野上,实践队员们看到了“稻虾共作模式何以行”的实践答案。稻虾共作的先行者魏乐安师傅,用他的坚守与创新树立了榜样;南县农业农村局等政府层面,用他们的积极作为描绘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蓝图;而在田间地头辛勤耕耘的农户们,更是用他们的汗水与努力,书写着这片土地的绿色传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蒋宇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