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学子惹巴拉传陶韵:泥火相融守护湘西文脉

发布时间:2025-07-21 10:3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龙树清   阅读 9.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龙树清)夏日的惹巴拉景区,古寨青砖黛瓦掩映在苍翠中,青石板路蜿蜒向前。近日,吉首大学扬眉“土”气,守正创新陶艺传承实践团的身影在此处格外醒目。他们并非寻常游客,而是肩负着特殊使命——一场围绕湘西土陶千年文明的深度知识宣讲正在古戏台前徐徐展开,将古老陶艺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古寨传薪:土陶故事引共鸣

“大家请看,”团队负责人举起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土陶残片,声音清亮,“这块看似普通的陶片,可是穿越了上万年风雨的见证,它无声地诉说着湘西先民‘抟土为器’的古老智慧!”他对照着展板上的图示与手中的实物,如数家珍般道出奥秘:从泥土的选取锤炼,到拉坯成形、刻花装饰,再到一窑烧制的龙窑柴烧工艺。图为实践团成员讲解现场

青春接力:研习热忱化行动

宣讲中,团队成员小刘分享了她从初识土陶到深入研究的蜕变历程:“最初只在书本上看到‘夹砂褐陶’这类冰冷术语,直到跟随导师走访保靖、龙山等地古窑址,触摸那些带着先民指纹的陶罐,才真正被其承载的生命力震撼。”实践团指导老师表示,本次宣讲内容皆源于师生团队的田野调查与文献梳理。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土陶工艺细节,更深刻理解了其作为日常生活器物与祭祀礼器所蕴含的独特精神价值,这份研习热忱正是文化传承最需要的火种。图为实践团成员制作的宣讲手册部分内容

器以载道:古艺新生唤乡情

“《考工记》云:‘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湘西土陶正是这四者完美融合的结晶,”团队负责人在总结时引用古语,目光灼灼,“它不仅是盛物之器,更是湘西土地的记忆、先民智慧的密码。”未来实践团会继续探索将土陶元素更深融入景区体验发展模式,让游客带走有形之陶,更记住无形之‘道’。”

夕阳为惹巴拉古寨镀上一层暖金,游客散去,而土陶文化的种子已在人心悄然播下。吉首大学学子以青春热忱为舟楫,在古寨的时光长河中打捞起土陶文明的星光。当年轻的手掌捧起千年陶泥的温度,当学术的严谨化为公众语言的桥梁,这份“器以载道”的千年智慧,便得以穿越时光的窑火,在新时代的土壤中重新焕发生机——每一次讲述与触摸,都是对文脉的深情守护,为湘西大地深沉的文化记忆注入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龙树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0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