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汪与同、卢怡孟、宋梓慧) 7月13日至19日,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情暖童心”实践团深入保定市顺平县安阳乡中粮希望小学,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支教活动。其中,美育课程堪称一大亮点,支教团成员们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线,通过非遗技艺传授与艺术形式启蒙,为乡村儿童打开了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的心灵之窗。
指尖传承:古老技艺焕发童真光彩
在非遗剪纸课堂上,志愿者们手持红纸,展示传统纹样,讲解基本技法。孩子们在指导下专注地折叠、剪裁。当一张张红纸最终变成造型各异的“福”字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剪纸不仅是手艺,更是连接传统文化的桥梁,”志愿者王若楠表示,“看到他们动手创作,能感受到非遗的生命力在传承和延续。” 手工制作课堂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在漆扇制作环节,孩子们学习并尝试了“滴彩”技法;在风筝绘制环节,孩子们则用画笔在风筝上描绘蓝天白云。志愿者们一边讲解步骤要领,一边在旁指导,及时纠正问题,也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亲手体验的过程,让传统工艺的精髓以可触可感的方式,悄然融入孩子们的心田。
墨韵与色彩:启迪艺术表达的种子
艺术启蒙课程注重培养孩子们观察和表达的能力。书法课上,志愿者们从楷书基本笔画教起,带领孩子们体会汉字的结构之美。孩子们在一笔一画的练习中,不仅学习书写技巧,也初步领略了汉字蕴含的审美意境。
绘画课则鼓励孩子们以“心中榜样”“最喜爱的卡通角色”为主题自由创作。志愿者由浅入深,指导孩子们从绘制简笔哆啦A梦开始,逐步掌握打稿、勾勒轮廓、填涂色彩等基础步骤。孩子们在塑造喜爱的形象过程中,将其内在的优秀品质捕捉、内化,最终成为指引孩子们前行的精神坐标。
律动梦想:肢体语言传递心声
在活力四射的手势舞课堂上,孩子们认真复习着前课所学内容,随后专注地跟随志愿者学习《大梦想家》的后续动作。一遍遍的练习中,孩子们的动作从生涩逐渐变得流畅、整齐。当课程结束时,他们已经能够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较为完整地展示出所学的手势舞片段。肢体语言的韵律之美,在孩子们的投入与协作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美育主题课程是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情暖童心”实践团支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志愿者们以“非遗”与“美育”为双翼,通过剪纸、书法、绘画、手工、手势舞等多种形式,努力为文化传承培育沃土,为乡村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艺术养料。
撰文 | 汪与同 卢怡孟 宋梓慧
图片 | 王若楠 江霖 审核 | 王彦丹 陈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汪与同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