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伍书影、杨奕轩、徐琛航、田鹏鸣)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乡村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近日,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部“天使在人间”暑期社会实践团于麻溪铺镇九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系列课程涵盖汉字书法、中药文化、传统诗词三大板块,将文化传承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笔墨传薪火,书法润童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示范握笔姿势
7月12日,实践团为学生带来中华传统汉字书法课。课程以“汉字起源—基本笔画—字体结构”为逻辑主线,层层深入展开教学。实践团成员伍书影、杨奕轩担任主讲。
▲图为实践团成员逐行指导
主讲人以甲骨文为起点,通过生动的视频演示与趣味故事,系统梳理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到楷书的演变历程,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汉字“形与意”的千年传承。为帮助学生了解正确写字姿势,实践团成员从头部端正、背部挺直、胸部离桌一拳的坐姿,到“三指执笔法”的握笔要求,逐行指导学生纠正姿势。在书写实践环节中,团队成员聚焦横、竖、撇、捺、点等基本笔画,细致示范起笔、行笔、收笔的要领,并针对学生运笔力度不均等常见问题进行现场演示讲解。针对字体结构,团队重点解析独体字“重心平稳”与合体字“比例协调”的规律,引导学生从临摹中领悟汉字的间架美感。
药香融古今,本草续文脉
▲图为中药材特色课堂全景
7月14日,实践团成员邓宇成结合当地特色,开展了中药材料普及课,将传统中医药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课程以互动提问开篇,以激发学生对中药材的探索兴趣。随后,邓宇成围绕马家村主要种植的石菖蒲,从种植环境、生长特性、药用功效,到经济价值,进行全方位讲解。同时,课程拓展介绍了黄柏、陈皮、紫苏等常见中药材的性味与用途。
▲图为“中药材时装秀”互动环节
为增强学习趣味性,课程设置“中药材时装秀”等互动游戏。学生用中药材标本装饰服饰展现创意,在欢声笑语中深化对中药文化的理解。实践团将专业知识与乡土资源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中医药文化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诗韵沁心脾,文字谱新篇
▲图为特色语文课堂全景
7月16日,实践团成员张国森、邓佩雯主讲特色语文课,以“诗词与生活”为核心,搭建传统诗词与当代创作的桥梁。课程分为“诗词中的美食”与“拼贴诗创意制作”两部分:前者聚焦唐、宋、清三代诗词中的饮食描写,通过互动环节,实践团成员解析了“柴米油盐”中的诗意表达,让学生体会诗词与生活的紧密关联;后者则引入拼贴诗创作,成员详细讲解了意象融合、韵律节奏等技巧后,指导学生使用素材纸、剪刀等工具,裁剪废旧文本中的文字,重新组合成独具个性的诗歌作品。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麻溪铺镇九校学生合影留念
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创作,将日常观察与诗词积累融入作品,用文字拼接出对传统文化的独特感悟。现场气氛活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部“天使在人间”暑期社会实践团通过系列课程,让乡村学生在笔墨、药香、诗韵中触摸文化脉络。此次活动既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实践创作能力,更播撒了文化自信的种子。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探索传统文化与教育帮扶的融合路径,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撰文 | 杨奕轩 田鹏鸣
图片 | 徐琛航 田树蕙
审核 | 伍书影 王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伍书影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