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黄怡、李洁雨)2025年7月12日,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墨韵童行"支教团在龙兴小学开展了最后一天的书法公益教学活动。这一天,师生们共同完成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为为期五天的支教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通过这次活动,龙兴小学的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书法知识,更在心中播下了对传统文化热爱和尊重的种子。
一、重温书圣,精研笔画
在最后一天的教学中,老师首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书圣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和《兰亭集序》的艺术成就,随后老师重点教授了“卧钩”“竖折折钩”等难点笔画,并通过动画视频演示和彩色粉笔示范,详细讲解了书写要领,“先斜再平然后快速出钩”的口诀让孩子们很快掌握了书写技巧。在掌握书写技巧的同时,也让学生们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法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
(认真书写的学生。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墨韵童行支教团队摄影组 供图)
二、书写励志,颁奖励行
学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老师先讲了这句名言的含义,然后特别拆解了“难”“事”等复杂字形,通过放大卡片展示关键笔顺。同学们将这句话认真书写在书签上,作为学习成果的见证。
(学生展示各自的书签作品。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墨韵童行支教团队摄影组 供图)
而颁奖环节让活动气氛更加热烈,孩子们接过奖状和精心准备的礼物,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老师们为昨日书法比赛的优秀学员颁发了奖状,这些奖状不仅是对他们书法技艺的认可,更是对他们努力与坚持的最好证明。同时老师们也赠送了每位同学纪念礼物,如笔记本、零食等,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次颁奖仪式不仅肯定了学生们的努力,也激发了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热爱,让他们在书法的道路上更加坚定。
(颁奖典礼的合照。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墨韵童行支教团队摄影组 供图)
三、趣味互动,感恩话别
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巧妙穿插了“逛三园”“369报数”等趣味游戏,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所学知识。随后欢笑声渐渐平息,活动也迎来了尾声。在最后的告别仪式上,孩子们拿出画笔和习字纸,精心绘制了充满童趣的图画——有郁郁葱葱的树,有绽放的花朵,还有爱心搭建的彩虹桥。在这些图画旁,他们用工整甚至略显稚拙的笔迹,一笔一划地写下真挚的话语:“老师辛苦了!”“祝你吉星高照,万事如意。”“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一张张小小的卡片、一幅幅质朴的画作,承载着沉甸甸的感谢与不舍。当孩子们将这些饱含心意的作品郑重地交到支教老师手中时,那份纯粹的情感瞬间温暖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成为这五天辛勤耕耘最动人、最珍贵的“结业证书”。同时支教老师也为同学们一一送上了温暖的鼓励与祝福,真诚的话语传递着期许与勉励,在教室中静静弥漫。这份言语间的温情,凝聚成最动人的瞬间,无声地诉说着不舍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活动收官的合照。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墨韵童行支教团队摄影组 供图)
四、五日耕耘,传承硕果
墨韵五日短,薪火百年长。这场跨越山乡的书法之旅,不仅传授了横竖撇捺,更以笔墨为舟,载着文化星火驶向未来。正如支教团成员所见证的,孩子们从握笔生涩到笔下有力,从好奇张望到主动求索,书法之种已在心田悄然生根。重师附二小龙兴分校师生的真挚感言,称支教团队“不仅用专业的书法知识和精湛的书法作品为孩子们打开了传统文化的大门,更用耐心和笑容点燃了他们对艺术学习的兴趣与自信”,成为此行价值最深切的印证。支教团以专业与热忱生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亦在耕耘中淬炼担当。五日耕耘终章落笔,文化传承序曲新启。支教团坚信,这粒播下的火种必将生生不息,期待墨香再聚,让传统文化星火代代相传!(通讯员 黄怡、李洁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