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叶家宁) 2025年7月14日,石河子大学期刊中心"记忆传承,工遗'石'光"实践团走进八师石河子市老街街道6-1社区,专访原八一造纸厂退休职工李贵。作为兵团第二代建设者的典型代表,李贵用朴实而真挚的语言,向实践团成员讲述了自己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展现了一代军垦人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此次采访不仅为实践团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更让年轻学子们深刻感受到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
李贵1947年出生于甘肃,1961年,14岁的他随家人迁居新疆,从此与这片土地结下不解之缘。“那时候的新疆还很荒凉,但我们全家都怀着建设边疆的满腔热情。”老人回忆道。1971年,23岁的李贵光荣参军,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锤炼出坚韧不拔的品格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1984年,他进入正处于发展黄金期的八一造纸厂工作。在采访中,老人特别提到与爱人相濡以沫的岁月,他的妻子勤劳贤惠,勤俭持家,正是家人的支持,让他在工作中能够心无旁骛。退休后,李贵依然保持着军人特有的纪律性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担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至今,继续发挥余热。
▲图为李贵爷爷正在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 陈静雯供图
作为八一造纸厂兴盛时期的建设者,李贵见证了企业最辉煌的发展阶段。他先后担任知青农场副厂长、副业队负责人等重要职务。在知青农场工作期间,他带领200多名知青完成了生产任务,对知青进行思想教育。后来调任副业队后,他带领队员养猪种菜、耕田犁地,还负责全厂的原材料采购工作。尽管条件艰苦,但李贵从未抱怨,总是超额完成任务。在他的带领下,副业队年年被评为先进生产单位。谈及造纸厂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发展,李贵如数家珍,展现出老一辈工人精湛的业务素养。对于造纸厂的关闭,他坦言,关厂给部分职工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在老人家中,实践团成员看到了保存完好的工作证、奖状等物品,这些都是那段激情岁月的最好见证。
采访尾声,李贵对青年人提出了殷切期望。结合自身经历,他建议年轻人可以考虑留在新疆发展:"这里是国家重点建设区域,发展前景广阔,政策支持力度大。"李贵特别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图为采访结束后团队成员与李贵爷爷合影留念 蔡宇坤供图
李贵鲜活的个人史是兵团建设的重要见证,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的奋斗故事,不仅是一部生动的兵团建设史,更是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者赞歌。为工业遗产保护和精神传承提供第一手素材,让兵团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撰文 | 叶家宁
图片 | 蔡宇坤 陈静雯
审核 | 顾依凡 吴佳颖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蔡宇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