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李兴超、张千一)近日,暴雨如注拍打在南成村村民居委会的围墙上。长江职业学院志愿团队的队员们披着雨衣蹲在墙根下,颜料盘里的明黄颜料正混着雨水晕开——他们正赶在傍晚前完成“乡村振兴”主题墙绘的稻田部分。
雨中墙绘:老墙下的果蔬暖情
“姑娘们歇会儿!刚摘的黄瓜呢!”突然响起的吆喝声让队员们抬头,只见隔壁的住户王姨踩着泥泞走来,竹篮里堆着青绿的黄瓜和紫红的桃子。队员徐爱岚慌忙放下画笔去接,却被王姨按住手腕:“手别沾了泥,姨给你们洗干净了。”说话间,她从围裙兜里掏出纸巾,把擦得发亮的水果逐个塞进队员手里。队员曹斐帆接过黄瓜时,发现上面还带着冰冻过的痕迹,冰凉的黄瓜更是为炎热暴雨交织的下午送来了丝丝凉意。
雨势稍减时,墙绘上的耕牛轮廓逐渐清晰。王姨搬来小板凳坐在一旁,边削李子皮边念叨:“去年这墙还灰突突呢,你们画的墙绘一上墙,看着就亮堂。”突然她起身跑回屋,再回来时多了把伞:“站梯子上的娃快撑着,别让雨浇了头。”当队员刘泽娴接过伞柄,发现伞面印着的“长江职业学院”字样——那是一年前校友来村支教时留下的旧物。
暮色渐浓时,墙面的稻田图景终于完工。队员们收拾画具时,发现颜料桶旁多了堆洗净的西红柿,红得像他们晒红的脸颊。队员王宇涵看到之后扬声道:“明早来吃热汤面,给你们的画笔也‘喂’点油水啊!”雨声里,墙上的稻穗在路灯下泛着微光,而窗台上那排啃了一半的黄瓜,成了这场雨中创作最清甜的注脚。
(▲图为村民小朋友为志愿队成员送水果与黄瓜现场)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张千一 供图
西瓜课堂:希望小学里的童真实验室
“老师,西瓜籽能变成星星吗?”下午,南成村希望小学教室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提问。原本以“夏日”为主题的美术课,因孩子们对PPT中内容的狂热兴趣,临时变成“西瓜创意工坊”。
队员胡文静灵机一动,在黑板画出变形西瓜:“谁能让西瓜长出翅膀?”话音未落,前排男孩立刻举手:“我的西瓜会飞进太空!”后排扎马尾的小姑娘则给瓜瓤添上彩虹纹路:“这是会变甜的魔法西瓜。”队员马炎彬则引导孩子们用秸秆拼贴西瓜纹理——当30张画稿铺满课桌,有张画特别显眼:歪歪扭扭的线条里,用拼音写着“谢谢”。
“最动人的是课间休息,有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偷偷塞给我半块西瓜橡皮。”队员卫思怡翻开实践日记,里面夹着孩子送的自制画片。这些带着橡皮屑的创意画作,成为了乡村美育最鲜活的注脚。
(▲图为支教希望小学,夏日主题课现场)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刘泽娴 供图
长职路焕新:校友情怀与青春接力
次日正午,36℃的烈日下,队员们在指导老师梅书豪的带领下前往 “长职路”。路碑上“长江职业学院建”的字样已模糊不清,藤蔓植物甚至钻进了路面裂缝。“校友们资助的长职路,我们应该好好维护啊。”指导老师梅书豪一声招呼,10人立刻分成除草组、碎石清理组和路碑修复组。
夕阳西下时,重新露出青灰色路面的“长职路”旁,队员们种下了从学校带来的向日葵苗,幼苗旁立着新刷漆的路碑,碑角还留着未干的手印。
(▲图为躬身劳作,长职路维护合影现场)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梅书豪 供图
离村前夜,灯光摇曳中,队员们围坐在墙绘前复盘:五天里,20公斤颜料让老墙焕发生机,公开美术课点亮孩子们童心,3公里村路见证校地情深。而当客车启动时,一直站在旁边的小朋友突然喊:“哥哥姐姐的画,会帮西瓜长大吗?”这句童言让所有队员红了眼眶——原来青春最厚重的底色,从来不是画布上的绚烂色彩,而是把专业扎进泥土里的坚守。
此次实践中,团队还完成了《乡村需求调研报告》,计划将南成村作为长期实践基地。正如队员们在墙绘角落写下的小字:“我们把夏天画在这里,也把心留在了这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兴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