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云桥助残实践队走进河南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为听障儿童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声音感知与绘本互动,助力孩子们锻炼能力,感受社会关怀。
鼓声为令:游戏中唤醒听觉感知
在经典的“抢呼啦圈”游戏环节中,激昂的鼓声替代传统音乐,成为孩子们判断行动的信号。志愿者敲击出明快节奏,配合大幅度肢体动作引导孩子感知声音变化:鼓点愈来愈激烈时跺起脚步提醒孩子们“准备开抢”,鼓声骤停时,孩子们迅速反应、欢笑奔跑。在激烈的“抢座大战”中,孩子们的听觉反应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在这场互动之旅中,志愿者和孩子们并肩游戏,通过零距离接触进一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玩抢呼啦圈游戏
书页翻动:故事里播撒语言种子
午后的绘本共读时光温馨而动人。志愿者手持色彩斑斓的绘本,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视觉语言”——模仿小狐狸的狡黠眼神,夸张兔子蹦跳的动作,让其成为“视听结合”的教学场景。志愿者还用卡纸剪出荷叶道具,配合夸张的口型与手语演绎青蛙叫声。
随后学习《青蛙之歌》时,志愿者带着孩子们一边哼唱,一边用手语比画青蛙游泳的姿势。孩子们跟随着节奏拍手、跺脚,用不太清晰的发音跟着哼唱,更有趴在地上模仿小蝌蚪找妈妈的可爱举动,教室里充满欢快的律动。这种将语言学习融入情景互动的方式,既激发了孩子们的表达欲,也让他们在模仿中提升了沟通意识。
▲图为志愿者陪孩子阅读绘本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学习《青蛙之歌》
“活动贴合听障儿童认知特点,既锻炼了他们的感知与表达能力,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社会温暖。”河南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志愿者们则在孩子们的笑容中感受到:这些无声的互动,正悄然为孩子们的世界播撒感知的种子,而这份温暖的联结,也将持续激励更多人关注特殊儿童群体。
撰文 | 马凯燕
图片 | 陈晓彤
审核 | 郭姣姣 马祎旻 张明智 王雅丽 方子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晓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