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2025年纵向帮扶茂名市“三所学校”和县中质量提升心理健康拓展培训活动于茂名市春雨学校顺利开展

发布时间:2025-07-16 22:5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姚宇杰   阅读 2.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 姚宇杰、黄俊哲)2025年7月14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工部联合茂名市教育局,依托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西城分中心,组织“心手相牵”实践团志愿者,走进承担特殊教育职能的茂名市春雨学校,为在校学生带来一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暑期心理健康拓展培训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拓展活动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特殊教育需要的青少年群体提升心理韧性、构建积极联结,在理解与关爱的氛围中向阳生长。近200名春雨学校师生以及学校教师代表、学生志愿者参与了活动。

活动精准对接该校学生在心理健康发展层面的特殊需求,巧妙将心理专业知识转化为可感可触的实践活动,让理论在特殊教育实践中创新、传播与应用。通过设计“心向暖阳,舞动华章”心理素质拓展“点亮心光,照见真我”主题心理团辅两大活动板块期待培育特殊教育需要青少年们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助力其日后能够带着坚实的自我认知与温暖的人际联结,顺利适应常规校园及社会生活。

“心向暖阳,舞动华章”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于上午开展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将春雨学校的大礼堂变成了一场心理成长体验式游园会。各项活动设计精准锚定特殊教育青少年们在情绪调节、团队融入、人际交往、规则遵守等方面的挑战,通过具身化互动,构建了从协同执行到沟通信任的心理能力阶梯,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元的环节中全方位淬炼关键心理品质。

“珠行万里”游戏中,学生们面临着快速精准地搭建球道、将小球环环相扣运送至终点的挑战;“合力建塔”游戏考验着学生们如何从不同方位和角度合力勾起木塔进行移动和搭建。小球可能在传递中掉落,木塔可能难以勾起或在搭建时倾倒,面对种种困难与挫折,学生们控制情绪、锻炼心理韧性,不因失败而放弃挑战,不因失误而埋怨团队,在提升个体抗挫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认知与践行了团队协作精神。

 

图为合力建塔“珠行万里”活动现

对于特殊教育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易出现的倾听与表达不清、信息偏差导致误解甚至激烈冲突的情况,“秘密情报传递”游戏通过多环节的信息接力,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信息传递失真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通过练习,学生们习得了提高沟通准确性与效率的方法,亦培养了在人际互动中对他人的理解与信任。

 

图为 秘密情报传递活动现场

“穿越封锁线”游戏则旨在培养特殊教育青少年的沟通执行力和团队信任度,学生们两两组队,蒙眼者需要在带领者的指令下穿越层层障碍物抵达终点。在互助和信任的环境中,学生们重建对同伴和权威(指挥者)的信任,学习在特定情境下遵循指令,减轻沟通时的对抗心态与情绪,增强纪律性,并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图为穿越封锁线活动现场

动静相宜,礼堂另一隅的“家书传情”活动模块,宛如一座静谧的情感灯塔,在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中温柔照亮了学生们与家庭相连的桥梁。活动打破束缚,不设主题、无论格式,让学生们以笔为心,将积压在心底的日常琐碎、难言的成长困惑,抑或对家人深藏的爱与思念,一一倾注纸端。纸短情长,饱含真情的家书映照着孩子们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更成为打破原生家庭沟通壁垒、与亲人重建情感联结的珍贵契机。

 

图为“家书传情”活动现场

点亮心光,照见真我”心理团辅活动

成长旅途中,不少特殊教育青少年因社会与环境的误解和偏见,被悄然贴上负面标签,导致身份认同迷茫、自我价值感较低,甚至难以觉察自身蕴藏的生命能量。心手相牵实践队紧扣这一心理成长痛点,于当天下午开展了主题为“撕掉标签,做不被定义的自己”的心理团辅活动深入点亮特殊教育青少年内心的光芒,引导勇敢觉察与探索真正的自我,发掘内在力量与外部资源,坚定自信地走向更辽阔的人生场域。

活动伊始,主持人将经典破冰游戏“大风吹”与“贴标签”主题巧妙融合,在一轮轮“大风吹”——“吹什么?”——“吹……的人”游戏指令中,带领学生们由外而内地认识到何为外部特征标签(着装、外表)、内部特征标签(个人喜好、倾向),社会评价标签(他人赋予个体的评价)以及自我看法标签(个体对自我的真正认识),解码“社会符号”, 并意识到每个人都拥有着远超表面标签的丰富内涵。

 青少年分享活动感受

“大家看我的样子很凶,不好说话,其实接触过后才发现我是很好相处的人。”

“爱美之心人人皆有,我也只是因为想尝试一下不同的风格。其实我不是「爱玩」的,但他们只看外表就都以为我是那种人。”

 

图为 学生们真诚分享「标签」与「真实自我」

活动推向高潮,同学们观照内心,勇敢地写下那些曾让自己感到困扰、难过和受伤的负面标签。这些标签是她们成长路上遭遇误解与偏见的印记:

“我想撕掉「我不行、叛逆」,「不良少女、坏学生」,「你永远考不上高中」,「父母眼里的坏孩子」,「粗鲁、脾气暴躁」,「大大咧咧,不会有不开心」……这些标签。”


在进一步思考“我理解的我”这一问题时,同学们穿透外界评价的迷雾,看见自身闪光点与内在价值,萌生出坚定真我的勇气与力量,为自己贴上更真实、积极的标签:

“我想给自己贴上「坚强、我可以」,「热情、善良、热心、不吝于表达自己」、「有孝心,爱家人」、「勇敢做自己」、「遇到困境不逃避,而是勇敢面对」……这些真实、积极的标签。”

“我的生命能量卡”环节中,同学们挖掘自身内外资源,意识到自己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并非孤立无援;同时看见自己的潜在优势与能量,能够将决心付诸行动,撕掉标签、看见自己。

“被贴标签时,我有朋友们给予我自信与安慰;我有乐于助人、擅长做许多事情这些闪光优势;遇到人生中许多挫折与不好的话语,我要勇敢地做自己,积极地面对。”

带着这份新的觉察与力量,同学们将一张张标签与能量卡郑重地贴在象征成长的“心理成长树”展板上,寓意着她们正在告别旧有的束缚,以更真实的自我向阳生长,绽放生命的光彩。

 

 

图为 同学们的贴纸汇聚成繁茂的“心理成长树”

“秘密心语墙”则作为一个“心灵树洞”,让同学们自由涂画心声,表达自身难以言说的情感。有人悄悄倾诉成长的烦恼,有人大胆写下未曾道出的愿望与梦想,字里行间涌动着青春最真实的悸动与独一无二的个性,是她们内心世界最真实的袒露。临近活动尾声,心理中心吉祥物“心互君”登场用张开的双臂跨越陌生与距离,给予同学们一个轻轻的拥抱、一次温暖的拍肩与击掌,传递理解与鼓励,为这场关乎自我发现与重塑的旅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图为 同学们自由涂画,创作“秘密心语墙”

本次针对特殊教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赋能行动,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特殊教育发展号召,深化与茂名市教育局纵向帮扶与“校地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又一重要实践,不仅为特殊教育群体提供了契合需求的心理发展成长支持,也为高校将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应用于全人教育”的实践路径提供了有益探索。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创新帮扶形式与内容,在全市范围内遴选更多有需求的学校进行合作,持续为促进区域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图为 活动合影留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姚宇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