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实地感悟智慧交通与综合枢纽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力量”,路启新程——长安大学赴长三角“交通强国筑路行”暑期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号召,于7月15日至24日奔赴上海、苏州、南京等长三角核心城市,深入沪苏两地,探索交通先行引领区域共兴的长三角秘诀。
7月15日,实践队与西北工业大学青悟时代声专题实践团一起前往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共同追寻抗战先烈,感悟“八百壮士”的坚守与担当,从先辈的足迹中汲取奋进力量。
血鏖淞沪:烽烟淬骨,脊屹山河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这场持续三个月的战役,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纪念馆内,讲解员的声音将队员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淞沪会战形势图上密密麻麻的红色箭头,标注着日军的疯狂进攻路线;泛黄的照片中,战士们在断壁残垣中冲锋的身影,定格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姿态。据史料记载,会战中,中国军队先后投入约80万兵力,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军机械化部队,毙伤日军4万余人,打破了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
坚守四行:弹雨硝烟,忠魂永驻
面对数万日军的围攻,谢晋元将军率领“八百壮士”以仓库为依托,利用建筑结构布防,孤军坚守四昼夜,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用最小的代价牵制了敌军兵力,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
雕塑再现了仓库墙垣被敌舰炮轰开缺口、敌兵涌入的危急关头。数位战士挺身而出,毅然拉响手雷与敌同归于尽,用血肉之躯填补了防线的缺口。队员们感受到将士们熔铸生命的忠诚担当,以及向世界宣告抗战到底的钢铁意志与必胜信念。
孤军抗争:绝境燃犀,血帜擎天
展厅陈列了“八百壮士”的撤退线路图,该图展示了短短十二个小时内“八百壮士”从四行仓库边打边撤、艰难抵达胶州路孤军营的行程。线路虽曲折蜿蜒,却彰显出战士们抗战到底的决心。
“八百壮士”从四行仓库撤退进孤军营的线路图
展厅一隅,英名墙镌刻着323位壮士的姓名。明知寡不敌众,他们毅然选择战斗,愈是艰险,愈要迎难而上,这份“孤军不孤”的壮举,源于对民族的赤诚; 这攻坚克难的勇气,正是“八百壮士”留给我们不朽的精神财富。
英名墙
不朽丰碑:砖魂铁血,春砺梦锋
从淞沪会战的‘守土有责’,到新时代的‘交通强国’,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担当。四行仓库斑驳的外墙上,弹孔与裂痕在夕阳里投下深浅不一的影子。这些痕迹是历史的刻痕,也是跨越时空的对话者——它见证过八十余年前的殊死坚守,如今又映照着两所高校学子并肩而立的身影。
长安大学的笃学创新,西北工业大学的公诚勇毅,在这一刻与墙内的勇气与担当共振。合影定格的不仅是两所学校的情谊,更是一代青年对“不忘来路”的承诺。
同西北工业大学青悟时代声专题实践团合影
历史的回响永不消逝,踏访四行仓库,铭记烽火岁月,接受崇高信仰的洗礼!队员们将带着这份红色记忆,把“坚守”“担当”“奋斗”融入专业学习与实践中,在建设祖国的道路上续写新的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艺轩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