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皖韵青林”实践团赴肥西县三岗村开展乡村振兴主题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6 10: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邱广彪   阅读 7.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时代号召,7月2日,安徽大学法学院“皖韵青林”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7人赴"中国苗木之乡"——合肥市肥西县三岗村开展实地调研。本次实践以“聚焦产业升级,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通过深度走访、专题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考察当地苗木产业发展现状,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深入基层调研,聆听振兴脉搏

清晨的阳光洒在三岗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院落里,实践团成员与村委会负责人围坐一堂,展开深入交流,简要介绍了三岗村作为“中国苗木之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在交流中,村支书详细询问了实践团的调研计划和具体需求,并表示将全力支持此次调研活动。随后,村委会安排讲解员带领实践团乘坐观光车参观“园艺家”,实地了解三岗村的整体风貌和发展特色。队员们被这里匠心独运的设计所吸引:曲径通幽的苗木观赏区、古朴典雅的陶瓷工作室、充满童趣的星空屋,以及绿意盎然的野餐营地,处处彰显着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我们要把苗木产业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走融合发展之路。”讲解员的话让队员们深受启发。

扎根田间一线,了解生产实际

下午,实践团深入苗木种植基地开展实地调研。队员们沿着田垄缓步前行,仔细观察着成片的苗木。他们时而蹲下身来,轻轻拨开茂密的枝叶,查看苗木的生长状况;时而驻足凝望,观察整片苗木的种植布局。

在基地中央,几位村民正在田间忙碌。一位年长的农人手持水管,水流从他粗糙的指缝间均匀洒落,滋润着每一株苗木的根部。他的动作精准而轻柔,仿佛在演奏一首无声的田园乐章。不远处,另一位村民正弯腰施肥,他熟练地将肥料均匀撒在植株周围,每一把都恰到好处。

夕阳的余晖为整个苗木基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队员们静静站在田埂上,看着村民们劳作的身影与生机勃勃的苗木交相辉映,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这一刻变得如此真实可触。

(图一:队员观察苗木生长情况)

实地调研访民情,把脉产业症结

午后,实践团分成三个小组深入村舍走访调研。在一位村民家中,他们向队员们讲述着三岗村园艺事业的兴衰变迁:“最红火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种苗木,现在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了。”但谈及政府扶持政策时,他们眼中又重燃希望:“村里最近搞起了直播卖苗,还请专家来教新技术,这路子走得对!”队员们穿行在乡间小路上,恰遇几位外地客商正在路边装运苗木。成捆的苗木被小心搬上货车,一位来自外地的采购商告诉队员:“这次采购了几百株苗木,三岗村的苗木品质好,我们常年在这里进货。”队员们仔细记录着每一个数据,发现虽然三岗村的苗木远销海内外,且不少品类常年输送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但种植技术迭代慢、物流成本高等问题仍制约着产业发展。

(图二:外地采购商装运苗木)

探访产业新貌,观摩数字农业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来到村里的现代化种植大棚参观。棚内整齐排列着各式各样的多肉植物,品种繁多、长势喜人。队员们穿行在盆栽之间,仔细观察不同品种的培育情况。大棚一角设有专门的直播区域,配备了专业的补光灯、摄像头等直播设备,完善的设备配置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数字技术为传统农业带来的新变化。村电商负责人介绍,这套直播设备每月能为村民带来可观的线上销售额,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助力。

凝聚青春智慧,共绘振兴蓝图

夕阳西下,实践团返回村委会会议室召开总结会。队员们结合调研所见所闻踊跃发言,围绕苗木产业升级、电商渠道拓展、文旅融合路径等提出思考与建议,大家纷纷表示对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展现了安大学子知行合一的优良品格。

(图三:实践团与村委会合影留念)

据悉,实践团后续将系统整理调研数据,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并制作系列融媒体产品。团队负责人邱广彪表示:“我们将持续关注三岗村发展,搭建校地合作桥梁,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绚丽绽放。”

 通讯员:邱广彪

撰文/摄影 :刘青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邱广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4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