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唐诗媛 余思翰 潘欣纯)盛夏的黄梅县五祖镇,蝉鸣与童声交织成独特的夏日交响。在一天门社区活动中心,稚嫩的画笔正在描绘廉洁主题字画;渡河村的古树下,孩子们正有模有样地学习唱黄梅戏;卢府总支的课堂里,小小少年仔细倾听88年前卢沟桥的烽火故事……这个七月,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青年“邮”为·晨曦志愿服务队以“专业赋能乡村,文化浸润童心”为主线,串联“廉洁+非遗+红色+专业”的“四色课堂”课程体系,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兼具教育深度与地域特色的托管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红色铸魂:厚植家国情怀
时值“七七事变”88周年,服务队特别设计“烽火记忆”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课程。通过观看纪录片《卢沟桥事变》、绘制“我心中的英雄”手抄报等多元形式,引导青少年铭记历史。志愿者组织孩子们用积木搭建“卢沟桥”,讲解桥梁建筑结构的同时,融入“一座桥见证民族觉醒”的思政内涵。“这座桥有485只石狮子,就像中华儿女永不屈服的脊梁!”10岁的留守儿童小张在课堂分享中动情说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让爱国种子在孩子心里扎根。”志愿服务队指导教师龙韵泽强调。
清廉润心:涵养清风正气
服务队深度融入一天门社区“廉洁社区”建设,开发了“青莲”系列廉洁课程。通过“听廉洁故事、做廉洁手工、诵廉洁童谣”三步教学法,将廉洁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田。志愿者们带领儿童参观社区廉洁文化墙,在“小手拉大手”活动中,孩子们制作的廉洁书画成为连接家庭与社区的纽带,实现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区”的辐射效应。
金色传承:激活文化基因
黄梅县作为国家级非遗“黄梅戏”“岳家拳”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服务队紧扣地域特色,黄梅戏课堂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服务队邀请黄梅本地志愿者进行现场教学,并创新开展“非遗+”系列活动,设计“非遗文化体验课”。孩子们在岳家拳一招一式中感悟“精忠报国”的武德精神,在黄梅戏《女驸马》经典选段学唱中体味传统艺术的魅力。
蓝色筑梦:启迪专业理想
充分发挥建筑专业优势,团队开设“小小建筑师”系列课程,从“认识建筑、体验建筑、创造建筑”三个维度进行讲解。从中国古建筑的榫卯智慧到现代建筑的科技之美,从家乡特色民居到未来绿色建筑,一堂堂生动课程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在“我心中的美丽乡村”设计比赛中,孩子们用画笔进行创作,展现了惊人的创造力。
四色课堂不是简单的课程叠加,而是有机融合的教育体系。红色教育筑牢信仰之基,青色教育培育道德之本,金色教育传承文化之脉,蓝色教育启迪创新之思。从非遗工坊到红色课堂,从建筑模型到廉洁书画,青年“邮”为·晨曦志愿服务队以智慧与热忱织就的“四色课堂”,不仅点亮了黄梅乡村孩童的多彩假期,更以其创新的融合实践,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了值得期待的澎湃动能——文化薪火不熄,精神脊梁挺立,建设未来的人才种子已在乡土沃野中悄然萌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诗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