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郑茜雯)2025年7月11日,夏日的晨光洒满武穴市江家林社区的活动室,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三下乡"实践队的志愿者们早早忙碌起来,一场以"陪伴成长,点亮童心"为主题的爱心托管班在此正式开课。作为高校学子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这场为期数日的托管活动,既为社区家庭解决了暑期照护难题,更以知识与温情编织出别样的成长画卷。
晨光里的专注:以学业筑基,播撒自律种子
清晨七点半,志愿者们已将教室打扫整洁,课桌椅排列有序,铅笔、橡皮等文具整齐码放在桌角。当社区的孩子们带着些许腼腆与期待踏入教室时,迎接他们的是志愿者们温暖的笑容。
"先完成学业,再拥抱快乐"是托管班的第一准则。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低年级的小朋友伏案练习生字,高年级的学生专注攻克数学难题,偶有蹙眉思索的瞬间,总会有志愿者俯身上前轻声指导。教室里只闻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阳光透过窗棂在孩子们的作业本上投下斑驳光影,构成一幅静谧的晨读图景。
图为志愿者辅导小朋友们功课 | 张慧楠 供图
"老师,这道题的辅助线该怎么画?"来自社区的留守儿童小彧怯生生地举手,志愿者张同学立刻蹲在他身边,用彩色粉笔在草稿纸上耐心演示。半小时后,小彧恍然大悟的笑容,成了清晨最动人的风景。上午十点,率先完成作业的孩子们被带到隔壁活动室,积木搭建、益智拼图等项目让他们在劳逸结合中释放天性,而未完成作业的孩子则在同伴的带动下加快了进度。至正午时分,所有孩子均顺利完成当日学业,带着满满的成就感等待家长接领。
图为志愿者检查小朋友们作业 | 张娜 供图
午后的奇遇:以艺术为媒,点燃思维火花
短暂的午休后,托管班迎来了最受期待的课程环节。下午两点,志愿者谭同学带着音响走进教室,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课就此拉开帷幕。"我们来玩个'正字积分'游戏吧,答对乐理知识、唱准旋律的同学都能积累积分,课后可以兑换专属奖品哦!"
随着《离别开出花》的旋律响起,孩子们的歌声从羞涩到洪亮,从参差不齐到整齐划一。积分榜上的"正"字越来越多,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愈发高涨,音乐成了连接心灵的纽带,让陌生的彼此在旋律中渐渐熟络。
图为志愿者上音乐课时刻 | 张慧楠 供图
实验室的惊叹:以科学为翼,启迪探索之志
若说音乐课是心灵的放飞,那科普实验课便是智慧的启蒙。志愿者张同学拿着实验器材走进教室时,透明玻璃瓶里的高锰酸钾晶体、色彩各异的试剂瓶瞬间抓住了所有孩子的目光。"大家知道氧气是怎么产生的吗?"志愿者张同学举起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教室里爆发出整齐的惊叹声。随后的酸碱变色实验更让孩子们目不转睛:当酚酞遇碱变红、石蕊遇酸变紫的瞬间,前排的小女生忍不住捂住嘴巴,眼中闪烁着对科学的好奇光芒。
"击鼓传花答科学题"的游戏将课堂推向高潮。塑料小花在孩子们手中传递,鼓声骤停时,持花的孩子需回答一个趣味科学问题。"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志愿者们的提问既贴近生活又暗藏知识,孩子们在紧张与欢笑中汲取着科学养分。当社区女孩小涵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赢得最多奖品时,她骄傲地说:"长大了我也要当科学家!"
图为志愿者向小朋友们提问题时刻 | 张慧楠 供图 暮色中的回望:以青春之力,书写担当答卷 夕阳西下时,活动室里依旧热闹:有的孩子围坐在一起下跳棋,有的缠着志愿者讲述大学趣事,还有的在笔记本上画下白天的实验场景。当家长们陆续赶来,孩子们争相展示今日的"战利品"——积分兑换的小卡、实验课赢得的发卡、立牌、纸花,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图为小朋友们挣奖励的时刻 | 张慧楠 供图 "平时工作忙,孩子暑期没人管,这下有大学生帮忙辅导功课、开展活动,我们既放心又感激。"社区居民郭女士的话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而对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志愿者们而言,这场实践既是知识的输出,更是成长的历练。"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据悉,本次爱心托管班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三下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续还将开展红色教育、手工创作、体育拓展等系列课程。当暮色渐浓,志愿者们收拾完教室,黑板上"明天见"三个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这不仅是与孩子们的约定,更是高校学子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郑重承诺。在这个夏天,青春与童心的相遇,正悄然书写着教育帮扶的温暖篇章。
撰文 | 张慧楠
图片 | 青遇志愿服务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茜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