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实验叩开科学门,彝汉双语共筑童心桥——“汇爱行金顶,医心兴绿野”乡村振兴团于峨眉山播撒科学种子

发布时间:2025-07-13 14:4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许诺,杨名雅   阅读 5.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8日,四川省峨眉山市明园社区,一场名为“科学童趣汇,彝乡筑梦行”的活动悄然铺开。共青团川北医学院委员会与共青团峨眉山市委联合搭建此桥,由川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宁老师带领的“汇爱行金顶,医心行绿野”乡村振兴促进团,用精心设计的趣味实验,为彝族孩子凿开了一扇窥探科学星河的窗。短短两小时,科学的种子乘着微风,稳稳落进了峨眉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壤。

科学之光,照亮彝乡童梦

科学探索的魔力,常因资源的匮乏而蒙尘。对身处偏远山区的彝族儿童而言,抽象的科学原理曾是课本上难以逾越的高墙。而此刻,在临时布置的实验台前,奇迹正一幕幕上演。

“看!彩虹跑出来啦!” 随着志愿者一声引导,十几双小眼睛瞬间聚焦在盛满牛奶的浅盘里。当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滴入牛奶,志愿者将蘸有洗洁精的棉签轻轻一点——只见色素如同被无形之手拨动,在乳白色“画布”上急速晕染、旋转、伸展,瞬间绽放出绚烂流动的“彩虹织锦”,引得围观的孩子们发出一片“哇”的惊叹。不远处,“空气炮”实验区气氛更显热烈。另一名志愿者将一个底部开孔、蒙着气球的塑料桶对准精心搭建的纸杯塔,用力一拍气球——“嘭”的一声闷响,一股肉眼可见的气流涡旋瞬间冲出,纸杯塔应声如多米诺骨牌般哗啦啦倾倒,屋顶下顿时爆发出震耳的欢呼与掌声。

▲图为志愿者手把手带孩子们做实验 张华钰 供图

这一刻,科学卸下晦涩的面具,化为孩子们指尖可触、眼前可见的奇迹。

实验之桥,跨越城乡鸿沟

“原来科学这么好玩!” 穿着鲜艳彝族服饰的小男孩阿木兴奋地跳起来喊道,他的指尖还残留着触碰“彩虹牛奶”时沾染的点点色彩。他的感叹道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诚然,有趣的科学不在远方,就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小用品都能成为实验的媒介。孩子们在分组协作中完成实验,初时,面对陌生的志愿者和器材的局促写在很多孩子的脸上,但在志愿者一遍遍“没关系,试试看”、“你做得很好”的鼓励下,他们的目光由初时的迷茫渐次沉淀为动手操作时的专注清澈。这份亲历的参与感与亲手解锁奥秘的成就感,悄然弥合着心理的距离

。当城乡孩子得以并肩站在科学探索的起点,乡村振兴的愿景便有了更坚韧的根系。

语为媒 ,凝聚民族同心

活动更以双语为钥,主持人用彝汉双语热情开场,瞬间活跃了现场气氛;实验展示员在解释“表面张力”时,巧妙地用“牛奶像一张绷紧的皮,洗洁精像根针把它戳破了”这样生活化的比喻,让晦涩难懂的科学原理也变得生动有趣;志愿者们则蹲下身来,与孩子们视线齐平,手把手指导他们如何用滴管、如何控制力道,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亲手体验。

▲图为志愿者为小朋友讲解科学原理 张华钰 供图

一位名叫阿呷的家长全程站在角落观看,结束时眼眶微红地拉住志愿者:“孩子以前在课堂从不敢举手,今天回家路上一直说实验,刚才还抢着上台演示‘彩虹雨’给大家看!谢谢你们!”

▲图为小朋友们积极举手展示 钟密月 供图

当亿万星辰的光芒穿越时空抵达地球,其背后物理法则的壮美叙事足以超越语言的藩篱。活动接近尾声,但这群孩子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或许未来某天,他们中会有人循着今日心中那道“彩虹”的轨迹,走出层峦叠嶂,以科学之犁深耕故土,用滚烫的梦想映亮山川!(撰稿:许诺,杨名雅 图片:张华钰,钟密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许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9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