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聚光,心语向阳——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心暖童梦”实践小分队前往明溪县沙溪乡沙溪学校开展支教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3 14: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青秋、吴桂英   阅读 902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张青秋、吴桂英)2025年暑期,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电商助农,益暖明溪”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三明市明溪县,开展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月3日“心暖童梦”实践小分队前往明溪县沙溪乡沙溪学校开启支教与慰问之旅,以青春之名,行实践之路,用知识与关爱为侨乡留守儿童点亮希望之光,也为乡村教育环境注入新的活力。

实践队在准备期间,了解到沙溪乡有一定数量的侨乡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情感缺失、心理压力等情况。沙溪学校现有69名小学生,学校立足侨乡实际,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整合多元资源,创新实施“心育+”教育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留守儿童成长全过程。支教队员们根据沙溪小学实际情况并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准备了为期两天的“萤火聚光,心语向阳”暖心支教小课堂,为孩子们带来了非遗文化实践、推普课堂、情绪课堂、心理素质拓展、安全知识等丰富有趣的课程,让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心灵沐浴阳光。


“暖爱伴留守,童心梦飞扬”开班仪式

7月3日上午,在沙溪学校教室举行了“暖爱伴留守,童心梦飞扬”暑期校园开放活动开班仪式,为三下乡支教课堂拉开序幕。明溪县教育局副局长葛丽娟、沙溪乡副乡长李文丽、沙溪学校校长叶懿行、“心暖童梦”实践小分队师生,以及开放班24名小学生、家长代表共同出席。

开班仪式上,实践队指导老师郑琳首先走上讲台,介绍了此次支教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意义,希望从“知识、心灵、安全”三个方面为侨乡留守儿童筑牢成长底色。接着,李文丽副乡长对实践队的到来及活动的开展表示感谢,她坦言,孩子们不缺吃穿,却常因亲情缺位而沉默、敏感,实践队带来的不只是课程,更是“被看见、被重视”的温暖。最后,葛丽娟副局长作总结致辞,强调留守儿童的成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学校的“心育+”模式打基础,实践队的专业赋能添活力,家长的远程陪伴传温情,政府的政策支持兜住底,多方合力,才能让每个孩子的童年“不缺爱”“不缺课”。

▲图为明溪学校暑期校园开放活动开班仪式。蔡佳宇 供图

▲图为实践队指导老师郑琳发言。蔡佳宇 供图

▲图为沙溪乡副乡长李文丽致谢。蔡佳宇 供图

▲图为明溪县教育局副局长葛丽娟致辞。蔡佳宇 供图

▲图为明溪学校暑期校园开放活动开班合影。蔡佳宇 供图

第一篇章:文化润童心

孩子们穿着干净的校服端坐在课桌前,目光期待地望向讲台上陌生却亲切的哥哥姐姐们。支教队员们通过趣味盎然的课件和自我介绍,迅速拉近了与小朋友们的距离。

“心暖童梦”实践小分队的首堂支教课是非遗文化实践课,将非遗文化与艺术体验深度结合,帮助小朋友们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支教队员们带领小朋友们触摸漆扇扇骨,通过短视频展示漆扇制作工艺后,便拿出矿物颜料和水桶,手把手教小朋友们调漆、绘纹,体验简化版漆扇制作。小朋友们高举着自己的作品,眼里闪着光。“我要寄给在新加坡的爸爸看我做的宝贝!”孩子们的话语里,非遗不再是“老物件”,而是带着温度的“新传家宝”。

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英教授以“漆扇中的中国心——小小手掌传非遗”为题,将思政教育融入传承现场。她指着孩子们手中漆扇的说:“让传统技艺活在手掌心,才能种进心田。你们每一笔涂色,都是给非遗‘注入新心跳’。”“我们也算传承人吗?”小毅同学的提问引发共鸣,王英教授点头鼓励:“让老手艺在你们手里‘活’过来,就是最好的传承!你们都是非遗传承的‘星星火种’。”

风拂过阳台,漆扇轻晃,光影里跃动的不只是色彩,更是一颗颗被传统文化滋养的童心。

▲图为暖心支教实践队在为孩子们进行非遗文化小课堂授课。蔡佳宇 供图

▲图为暖心支教实践队指导孩子们漆扇制作。蔡佳宇 供图

▲图为小朋友展示漆扇作品。蔡佳宇 供图

▲图为王英教授为小朋友们带来“漆扇中国心”思政小课堂。蔡佳宇 供图

“我是会画漫画的小怡姐姐!今天我教大家用普通话讲家乡故事……”推广普通话课堂热闹开讲。

课堂上,支教队员以“断句大挑战”“绕口令接力”等趣味游戏为引,引导小朋友们克服羞涩。“现在,我们用普通话给远方的爸爸妈妈读作文!”小怡姐姐话音刚落,雨涵小朋友举起本子,用清亮的嗓音念道:“妈妈,我写了‘手中的漆扇’,想读给你听……”稚嫩的声音里带着骄傲,一字一句清晰流畅。“你的发音真标准!”小怡竖起大拇指,教室里掌声如潮。

推普课堂不仅提升小朋友语言表达能力,更通过互动交流打破拘谨,让孩子们敢开口、会表达,打开与外界沟通的窗口。

▲图为暖心支教实践队为小朋友们推广普通话小课堂。蔡佳宇 供图

第二篇章:用心伴童心

结合沙溪学校“心理+”教育模式,“心暖童梦”实践小分队以关爱侨乡留守儿童为出发点,设计了“情绪小课堂”、心理素质拓展、治愈墙留言、共绘健康树等一系列心理课程,帮助孩子们锻炼抗压能力,建立积极应对困难的心态,希望以此助力小朋友的心灵健康成长。

在“情绪小课堂”上,支教队员们采用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和互动环节,引导小朋友们绘制“情绪九宫格”。小朋友们用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将情绪具象化地呈现在“情绪九宫格”中。支教队员们通过形象的故事和实例,向小朋友们介绍不同的情绪类型,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感受自己的情绪。小朋友们从最初的羞涩、迷茫,渐渐地能主动、自信地分享自己的情绪感受。队员们再用温暖真诚的话语开解疏导小朋友们,减少他们可能积累的负面情绪。

▲图为暖心支教实践队为小朋友们上“情绪小课堂” 。蔡佳宇 供图

心理素质拓展环节设计了“众志成城”和“神笔马良”等游戏。小朋友们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相互沟通、相互支持,逐渐建立起相互信任和依赖的关系。通过这些团队合作游戏,增强了小朋友们的自信心,培养了小朋友们的团队精神。

▲图为小朋友们在开展心理素质拓展——“众志成城”游戏 。蔡佳宇 供图

▲图为暖心支教实践队指导小朋友们开展神笔马良”游戏 。蔡佳宇 供图

支教队员们还与小朋友们共同绘制了一棵掌心健康树。在心理健康活动室的大门上,小朋友们和支教队员们都用五彩颜料按下手印,这些手印汇聚在一起,组成了一棵充满生机的健康树。这棵掌心健康树象征着“大手拉小手”的温暖联结,寓意着支教队员们将陪伴小朋友们一起健康成长,给予他们温暖和力量。

▲图为小朋友们绘制掌心健康树。陈芷宣 供图

▲图为掌心健康树展示。徐雨晴 供图

最后,支教队员们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活动室精心布置,为小朋友们制作了一面“心理治愈墙”。小朋友们纷纷写下自己的心愿挂到墙上,这些心愿承载着他们的梦想和期待。支教队员们也在墙上留下暖心的寄语和鼓励,希望能给小朋友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当支教结束后,希望这面“心理治愈墙”将继续陪伴沙溪的小朋友们,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力量。

▲图为小朋友布置心理治愈墙。陈芷宣 供图

▲图为心理治愈墙展示。陈芷宣 供图

第三篇章:安全护童心

为积极响应社会对青少年安全成长的关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实践队开展了“遇事心不慌”安全知识小课堂。课程内容涵盖日常急救、应急处理、防溺水、防诈骗、消防等多方面的安全知识,希望能提升小朋友们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增强他们安全意识。

在“急救知识课堂”,实践队中的榕光志愿者们展示了心肺复苏和伤口包扎等技能,介绍了常见的急救方法和防溺水知识,让小朋友们学习如何在紧急时刻利用身边的干净布料进行初步止血。志愿者们还强调,小朋友们不要私自到江河、湖泊、水库等危险水域游泳。游泳时要在有安全保障的正规场所,并做好热身运动。若不幸溺水,不要慌张,应保持冷静,等待救援。在“宣传防诈骗”环节,榕光志愿者通过讲述真实案例,教导小朋友们识别和防范诈骗的技巧,提醒小朋友网络交友要谨慎,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境外来电要更加小心,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老师。在“消防知识”课堂中,青榕蓝盾宣讲团成员详细讲解了防火防震等应急处理流程,着重强调“保护自己,比‘勇敢’更重要”,并指导小朋友们正确使用防毒面具。

通过这一系列安全知识课程,帮助小朋友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希望未来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他们能沉着冷静,保障好自身安全。

▲图为暖心支教实践队在为孩子们绷带包扎演示。郑思琪 供图

▲图为暖心支教实践队在为孩子们展示防毒面具使用。郑思琪 供图

▲“遇事心不慌”安全知识小课堂合影。蔡佳宇 供图

“萤火聚光,心语向阳”暖心支教小课堂结班仪式

7月4日下午,“萤火聚光,心语向阳”暖心支教小课堂结班仪式顺利举行,标志着为期两天的暑期支教活动正式进入尾声。结班仪式由汇报演出、成果展示与颁奖环节组成。

“心暖童梦”实践小分队与24名参与支教的小朋友共同呈现了成果汇报演出。小朋友们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我骄傲—我是中国人》,随后现场展示了安全知识课堂中学习的绷带包扎技能;实践队员带来的舞蹈《小城夏天》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演出最后,队员与孩子们共同演唱了《大梦想家》,成为演出中最温暖的画面。

汇报演出结束后,支教队员们为这两天积极参与互动、积分排名靠前的小朋友及团队颁发了“友爱之星”“知识小达人”等荣誉奖状,并赠送文具礼盒作为奖励。支教队长小秋姐姐在颁奖中表示:“希望这份小小的鼓励能让小朋友们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在成长路上始终积极向上,勇敢追逐梦想。”随着颁奖仪式的结束,此次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圆满收官。

▲图为明溪学校小朋友们成果展示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蔡佳宇 供图

▲图为沙溪学校小朋友们成果展示绷带包扎学习展示。蔡佳宇 供图

▲图为暖心支教实践队成员为小朋友们颁奖。徐雨晴 供图


“姐姐,明天你们还来吗?”结束合影的时候,若曦小朋友拉着小怡姐姐的衣角轻声问道。小怡蹲下身子,帮她理了理刘海,眼眶突然就湿了。两天里,队员们既是老师也是伙伴,关爱从课堂延伸到生活细微处,真正实现了“心语向阳”的情感共鸣。

青春的脚步踏响乡间小路,知识的清泉滋润儿童心田。“萤火聚光,心语向阳”暖心小课堂不仅为小朋友们留下了一段难忘而美好的回忆,更以“知识传递+情感陪伴”的模式,搭建起青年与少年之间的温暖桥梁。这场奔赴乡村的支教行动,不仅展现了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更是青春与童心的互相治愈。实践队员在实践中感悟责任,侨乡留守儿童在陪伴中拓展视野,二者共同谱写了一曲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乐章。

▲图为支教课程结束活动合影。蔡佳宇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桂英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3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