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秦工薪火”实践团开展主题研学活动 ——从“纺锤”讲起,在工业记忆中找寻成长方向

发布时间:2025-07-13 13: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庞文瑶   阅读 5.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10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秦工薪火”实践团在西安大华1935文化创意园区内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团队指导教师李小燕老师围绕“纺锤”这一具有时代象征的工业元素,以《纺锤铿锵忆峥嵘,青春向前启新程》为题,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内涵丰富、贴近实际的专题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精神的发展与传承。

李老师从大华纺织厂的建立背景出发,讲述了上世纪工业工人在艰苦环境下坚持生产、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她指出,“纺锤”不仅是纺织机械的一部分,也象征着那个时代人们不断转动、坚韧不息的奋斗状态。在简洁朴素的语言中,她带领同学们回顾了工业企业如何一步步实现自我造血、技术突破和管理规范,为区域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这场微课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大量实地观察与历史资料融入讲解,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感知时间的流动与产业的演进。李老师鼓励团队成员在今日的学习生活中,同样要继承老一辈人“能吃苦、敢攻坚、肯钻研”的实干精神,在专业实践中磨炼能力、坚定方向。

在微课结束后,团队成员岳乐成同学进行了宣讲。他以“时间的缝隙”为切口,分享了他对大华1935演变历程的体会。他说:“当年,纺织工人日夜坚守在机器旁,面对空袭风险依旧咬牙生产;如今,我们在他们曾经工作的地方学习和思考,不只是缅怀,更应成为我们成长的指引。”这番话引发团队成员的强烈共鸣。

学习结束后,实践团还以四人小组形式呈现了诗朗诵,用文字与情感回顾工业奋斗历史,从机杼声声到厂房腾飞,将现实感悟与历史情怀融合表达,让“致敬、传承、发展”的理念在现场回荡。

通过此次微课与宣讲交流,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大华1935历史背景的理解,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作为青年学生在时代发展中的责任与角色。“秦工薪火”实践团将继续在文化空间中探索知识,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本领,在历史回响中找寻成长的方向。

▲图为岳乐成同学进行宣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庞文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