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绘“圾” ,赋能乡村——岭师美院学子为窑头村添彩垃圾分类墙绘
在廉江市营仔镇窑头村,一面50余平的白墙,正以崭新姿态讲述着乡村绿色故事。7月9日 - 11日,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红色绘影”突击队的学子们,用画笔为笔、颜料为墨,将“乡村垃圾分类”理念绘入乡村肌理,让环保意识随色彩在乡野蔓延。
洞察需求,锚定墙绘发力点
初入窑头村,队员们发现乡村环境治理中,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度不高,部分村民对分类标准、投放要求一知半解。如何让专业知识 “接地气” ?经过调研讨论,团队决定以墙绘为载体,把枯燥的分类规则转化为直观、活泼的视觉语言。从构思初稿到敲定方案,队员们反复打磨,融入卡通动物形象、分类标识与 “垃圾分类 共筑美好生活” 标语,让墙绘既具观赏性,又能传递知识 。
图为队长携队员测量白墙面积
三日攻坚,绘就乡村新风景
绘制期间,高温与雨水交织挑战不断。7月的阳光炽热,墙面温度飙升,颜料干得快,队员们就轮流作业,一人绘制、一人递补,用默契对抗暑气;突降阵雨,大家迅速用塑料布遮盖未干画面,雨歇后顾不上休息,又重新拿起画笔。 三天里,窑头村的这面墙见证着青春坚守:从勾勒轮廓的小心翼翼,到填充色彩的大胆泼墨,每一笔都饱含着队员们的热忱。村民们被这份执着打动,自发送来矿泉水,孩童们围在一旁好奇张望,更有老人主动讲述乡村旧貌,为创作增添本土灵感 。
图为队员们在烈日下上色
墙绘“说话”,激活环保新动能
如今,曾经的白墙焕然一新:可爱的松鼠、小熊围绕分类垃圾桶互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标识清晰呈现,“垃圾分类 助力绿色发展” 的标语醒目亮眼。路过的村民停下脚步,指着画面给孩子讲解;保洁人员也感慨,“现在村民扔垃圾,会不自觉对照墙绘检查” 。这面墙不再是冰冷的建筑立面,而是成为乡村流动的 “环保课堂” ,以艺术感染力推动垃圾分类理念入脑入心 。
图为墙绘成果
图为墙绘成果
图为墙绘成果
作为岭南师范学院 “百千万工程” 三下乡的生动实践,“红色绘影”突击队已在东塘灶村、山角村、窑头村累计完成300余平墙绘,涵盖 “乡村公共卫生”“百千万工程建设” 等多元主题。窑头村这面垃圾分类墙绘,是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治理的缩影 —— 以美育为桥,让专业知识 “下乡”,让绿色希望 “扎根” 。当艺术与环保相遇,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正增添着越来越多鲜亮的青春笔触 。
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 姚礼信、殷诗雅、曹秋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殷诗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