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学子赴大余中学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特色宣讲
为深入贯彻江西省关于开展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近日,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矿冶之光青年行”社会实践队走进大余中学,为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矿业文明与陶瓷文化”主题宣讲活动。将“行走的思政课”开在基层一线、融入校园课堂的生动实践。
宣讲、通过青年学生的视角和专业所长,面向基层青少年群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并且,实践队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类专业优势,精心策划,以图文展板、动态视频与原创IP形象相结合的多维形式,系统梳理并生动呈现了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与大余“世界钨都”矿业文明的辉煌历程与交融互动。
课堂上,实践队员们化身文化传播使者,热情洋溢地为中学生们讲解陶瓷从泥土到精品的华丽蜕变,讲述钨矿开采背后蕴含的工业精神与时代变迁。现场气氛热烈,中学生们被新颖的展示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深吸引,纷纷举手提问,与实践队员展开积极互动,探讨陶瓷工艺的精妙、矿业发展的挑战以及文化传承的意义。
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果副教授结合宣讲内容,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深刻的“行走思政课”。他从“土到瓷”的淬炼过程巧妙切入,阐释了成长成才的哲理:“正如一块不起眼的泥胚,需历经揉捏、塑形、高温烧制,方能蜕变为精美瓷器。青年学子的成长之路亦是如此,唯有脚踏实地、不畏艰辛、勇于实践,才能在时代熔炉中百炼成钢,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李果的总结升华了活动主题,将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紧密相连,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
此次走进大余中学的宣讲活动,是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矿冶之光青年行”队落实省“三下乡”活动“注重工作统筹”原则的具体体现,有效链接高校文化资源与地方基础教育需求。活动以“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方式,激发了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将文化自信的种子播撒进年轻学子的心田,为“中华文化传承团”的实践目标写下了鲜活注脚。这场在中学课堂里展开的文化交融与实践对话,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在服务基层、传承文化中挺膺担当的青春风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健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