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物”说有理,“核”光同行宣讲团赴翼城县王庄中心小学实践纪实(四)

发布时间:2025-07-13 20:0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一凡 李雅凡   阅读 2.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李雅凡) 2025年7月7日,山西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物”说有理,“核”光同行宣讲团赴翼城县王庄中心小学,以知识为帆,带领孩子们驶向探索科学的海洋,用多元活动为童年编织更多彩的梦。

当日活动以“语言之美”与“精神传承”为脉络展开。“推广普通话,奋进新征程”主题环节里,志愿者们化身为“语言引路人”,借创意短视频开启普通话奇妙之旅。“传话筒”游戏中,悄悄话在孩子们间传递,笑声里藏着对发音、语义的较真;绕口令挑战时,“四是四,十是十”的童声此起彼伏,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在欢笑里规范发音,感受语言魅力,为沟通架起清晰桥梁。

国旗下的“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成为当日最动人的篇章。全班齐诵开启传承之旅,先辈的传奇历程点燃孩子们的敬意。从“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等精神密码的解读,到钱学森归国、科研者隐姓埋名的故事,再到科研者的坚守与全民力量,孩子们沉浸式触摸精神内核。宣讲结束后,孩子们仰望国旗,眼神里有对“强核报国”精神的懵懂共鸣,也埋下了担当与奉献的种子。  

核电站科普课堂是志愿者们开启的一场奇妙的“能源探秘之旅”。一句“如果有一天煤都用完了,要靠什么发电”的问题,瞬间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借助动画演示,从原子结构讲起,形象展现核裂变“链式反应”,把复杂原理变得直观易懂。还引入趣味类比,用“能量工厂”“原料包”“小火车”等类比,拆解发电流程,让复杂原理变简单。孩子们目不转睛,惊叹声不断。

科学小实验环节,更是把孩子们的探索热情推向高潮。“泡泡龙”实验里,志愿者带着孩子们用塑料瓶、湿巾、皮筋等简单材料,尝试制作长泡泡,了解表面张力等知识;“空气炮”实验时,用剪开的塑料瓶搭配气球制作简易装置,喷发“空气炮弹”的瞬间,孩子们欢呼着学习空气压缩原理;“气球摩天轮”实验,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利用气球、风扇、双面胶搭建简易模型,孩子们积极尝试,过程中探究反冲力等知识,摸索让装置更高效的方法。每个实验后,都留出“奇思妙想时间”,鼓励孩子们脑洞大开,提出“能不能用泡泡龙原理做巨型泡泡机”等创意,志愿者及时肯定、引导,让科学探索从课堂延伸到无限想象。

一天的支教活动虽然落幕,但校园里的笑声、宣讲的余韵、实验的惊喜,都在诉说:这场夏日的教育帮扶,正以知识为舟、精神为帆,载着孩子们驶向成长的广阔海洋,让探索与传承的种子,在童真土壤里茁壮成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雅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