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广东肇庆航空职业学院“麒麟承银”突击队怀揣着对非遗文化的热忱,踏入广东海丰梅陇厦港程村,以“三下乡”实践为笔,在青石板巷陌间勾勒青年与千年传统的双向奔赴。
这支70%由汕尾学子组成的队伍
以乡音为桥
以行动为笔
以青春视角解码古村文化基因
让麒麟舞在时代浪潮中
焕发新的生命力
厦港程村的晨光浸润着程家祠堂的飞檐,薄雾中,“龙头鹿角蛇身盘,羊蹄牛尾步生风”的麒麟金狮在供案上熠熠生辉。
麒麟初现———古祠飞檐下的文化基因
在与程银章族长的亲切交谈中
海陆丰文化的千年脉络徐徐展开
麒麟舞以
“惊醒、出洞、寻青”
的灵性舞姿演绎祥瑞
更以“搬五彩”拳械对决
彰显尚武精神
锣鼓唢呐的交响里
沉淀着中原文化与岭南风情的
千年交融
巷口突然炸响铿锵鼓点,舞麒麟尾的老师傅现场演绎“打滚”“吐玉书”等经典动作,腰间铜铃随转身甩出清脆弧线,40余年舞龄的他笑言:“麒麟是有魂的,摇头摆尾都得跟着心气走。”队员们屏息观察发力要点,惊叹于二人配合中“头为魂、尾为魄”的默契哲学。
田间履痕——乡土肌理里的文化根系
告别祠堂飞檐
突击队踏入晒谷场的金色画卷
村口晒谷场上
新收的稻谷铺成金色地毯
勾起队员林淑绵的童年记忆
木耙翻动时
谷香里全是爷爷奶奶弯腰的身影
来自东北的梁斯淇踩进谷堆
木耙划过处
谷粒如金鳞跃动
恰如传统文化在代际传递中
焕发的新生机
青石板路串联起祠堂壁画与古井苔痕
队员们观察
祠堂壁画 古井布局
用脚步丈量历史与现实的交叠
斑驳的墙垣上
历史的刻痕与现世的炊烟交织
诉说着古村“文武兼修”的文化基因
当传统农耕文明的肌理
被年轻足迹重新踏访
乡土的温热正通过指尖
传向更广阔的天地
守艺焕新——90后匠人的时代答卷
午后的阳光斜照进谢宇(谢秋宇)的扎作工坊,竹篾的清香混着胶水味在空气中氤氲。
这位1991年出生的海丰纸扎(麒麟头扎作)代表性传承人,正握着篾刀削制麒麟头骨架,指尖的竹篾薄如蝉翼,在灯光下泛着青碧色。
“传统扎作要过‘选竹、破篾、扎架、裱纸、彩绘’五道关,光破篾就得练半年。”他口中的二十余年时光,早已将这些工序锻造成肌肉记忆——从为香港南少林麒麟队、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狮队定制头面,到《海陆丰麒麟》等作品在省级博览会上斩获多项奖项,他的手艺早已跨越地域,成为联结世界的文化纽带。
在工作室的陈列架上
传统与创新的碰撞随处可见
独具创意的色彩搭配
更契合时代的审美
轻量化骨架让麒麟头舞动更灵活
融入LED灯带的“发光麒麟头”
曾在深圳文博会亮相
夜间表演时麒麟眼熠熠生辉
荧光材质的尝试
则让古老技艺在夜色中
流光溢彩
“扎作不仅是糊纸扎架,更是给麒麟赋魂。”谢宇带领队员参观时,点开手机相册展示大学生体验课的成果——有学生将麒麟头绘成赛博朋克风,“年轻人说要让麒麟‘蹦进’短视频,这想法够劲儿!”
如今,他在短视频平台的教学视频已吸引数万青年关注,而工作台前,队员们正用仔细端详传统麒麟头纹样,试图感受文化的脉络和其中蕴含的精神涵养。
非遗传承人谢宇看向队员们,嘱咐道:“老手艺要活在当下,就得跟着年轻人的脚步跑。”
阳光掠过他指尖的竹篾,也照亮了工作室墙上“粤东侨博会”的参展照片——当传统竹篾遇见现代光影,当非遗纹样融入赛博想象,这位90后匠人正让麒麟之魂在时代浪潮中踏浪而歌。
青春力量——当00后遇见千年非遗
从祠堂里的文化寻根
到晒谷场的乡土体验
再到工作室的创新碰撞
麒麟承银突击队的队员们深切感受到
非遗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技艺复制
而是让文化基因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正如队员成智杰所感
我们带着好奇心而来
却带着使命感离开
原来传统就在身边
而守护传统就是守护我们的来时路
三下乡的故事仍在续写
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文化调研,更是一场青春与传统的双向赋能。当年轻的身影与古老的麒麟,在厦港程村的街巷交织。我们看到,非遗的火炬正由新一代掌心接过,在新时代的长风中燃起更耀眼的光芒。麒麟承银突击队将携调研成果,为海陆丰文化的传承图谱,添上青春注脚。你是否准备好同他们一道,守护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浪漫?
初审 丨 丛培辰
复审 丨 叶柳汝
终审 丨 张纯良
出品 丨 广东肇庆航空职业学院“麒麟承银”突击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子帆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