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高广凡) 为弘扬传统文化,聚焦非遗传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乌拉尔学院“河洛拾珍,匠心传温”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中国唐三彩文化园,斑斓釉色间,古老的非遗技艺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等待着知音聆听……
见到实践队成员们来访,非遗传承人史俊辉热情招呼,并作为讲解员先为团队成员们讲解了唐三彩的历史,同时对园内的展品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传承人在为实践队员讲解唐三彩的历史
文化园部分展品
随后,史俊辉老师带领实践队成员们来到了工作室。“自年少就投身唐三彩制作,从揉泥、拉坯等基础工序学起,即使寒冬双手冻裂、盛夏直面窑炉高温,也从未停止。”这是非遗传承人长期的坚守。
传承人在为实践队员讲解窑炉
“非遗不能固步自封。”史俊辉老师介绍,这些融合当代审美的作品不仅亮相各大文博展览,更成功“破圈”,受到年轻群体青睐。
传承人的部分创新作品
“唐三彩是‘火的艺术’,每一件作品的釉色都在窑火中自然交融。”谈及创作,史俊辉老师的目光中满是热忱。而面对非遗传承困境,史俊辉老师坦言:“一套完整的唐三彩烧制技艺至少需三到五年沉淀,年轻人耐不住寂寞。”
传承人正在坯体上绘制图案
为此,她与文化场馆联合开展研学活动,为到来的学生们倾囊相授。展望未来,史俊辉老师表示会将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文化进一步交融,制作出年轻人更喜欢的作品。“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对文化根脉的守护。只要有人愿学,史俊辉老师就会一直教下去。”
实践队员与传承人的采访
窑火映照传承人的鬓角,也照亮了千年技艺的新生之路。唐三彩不仅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明密码,更是流动在时光长河中的文化基因。这位非遗传承人以坚守为笔,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画布上,书写着非遗传承最动人的篇章,让盛唐华彩在新时代的天空下,永远绽放出独一无二的东方神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广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